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登录网站

首页 区块链生态 查看内容
  • 6010
  • 0
  • 分享到

让数据一切有迹可循,一切有源可溯

2019-5-6 11:27

来源: 锌链接

数据,让一切有迹可循,一切有源可溯。在数据时代,人们的一举一动都可以形成一个个小型数据包被记录下来,人们自己却浑然不觉,这在过去是无法想象的。当大量的数据汇集在一起,每一座城市的数据资源中心成为了城市运转的中枢神经系统。王坚认为,未来城市发展最大的矛盾,是日益增长的数据处理和有限算力之间的矛盾。

让数据一切有迹可循一切有源可溯


日前,在2050@2019“在区块链上建一座智慧之城”新生论坛上,锌链接创始人龚海瀚与巴比特加速器联合创始人胡梦迪共同邀请巴比特副总裁、比原链运营总监马千里,他就“区块链+城市大数据”进行了主题分享。马千里认为,数据分确权类数据和行为类数据,行为类数据构成大数据本身,通过区块链可以运营和运营大数据,城市大数据浪潮已浩浩汤汤而来。

以下是嘉宾演讲内容,有删减:

大数据+区块链,两个非常热的词,目前好像很难找到实在的落地应用。好在我们有些实践经验,就从我们做的事情开始谈起。

目前,我们在东南沿海地区某省会城市做政务区块链的尝试。我们在当地城市的大数据资源管理局基于比原链做了一个本地部署的区块链系统,有四个服务节点。搭这条链,是为了协助做“可信认证结果”的存证,系统收集身份信息之后汇总到数据资源管理器,再上升到国家部委,部委反馈验证结果回到数据资源管理局基区块链系统。信息处于从零散到集中再到零散的状态。

为什么做这个事情?我们试着站在城市数据管理者的角度来看看?

城市管理者每天面临海量的数据,粗略可分为两类数据,一类数据叫作“确权类数据”。这些数据包括银行存款、房产、电信通信类讯息。这类数据非常注重隐私,非常重要,一般机构很难去获得,除非是国家强力机关。数据本身很重要,但是其公章更重要,即数据背后确权的单位更重要。比如,一个房产,如果房管局不盖章,那你就签发不出房产证,这个房产就是一个有瑕疵的房产。这类数据其实很难称为大数据,规模不够大,处理难度也不够大。

另外一类数据我们称之为行为类数据。比如用户互联网上浏览的记录,使用APP的点击习惯、驾车的轨迹记录,这些信息往往是市民某个行为的副产品。相较于确权类数据,行为类数据隐私性弱,但是这些数据却是实时大规模的一个数据。产生速度快、规模大,以致于人脑非常难处理,必须借助电脑。我们常说的大数据大部分指的是行为类数据。

目前各个地方政府管理的重点还是确权类数据,未来的重点是行为类数据。

其实基于行为类数据和确权类数据,有两个不一样的区块链的结合点。

确权类数据最重要的是其本身的安全性、不可篡改、能够被公众所认知。一些地方政府,如委内瑞拉那样没有很强的公信力,可以借助于区块链,给这类数据增加一层确权性。国内这一块也开始有试水,比如说像上海高院、吉林高院、湖南娄底这样的一些城市,已经在用区块链来登记自己的权威数据。

存证上链的下一步就是资产上链。比如一个房产登记在区块链上,本来只是一条信息记录。但是如果把这条信息记录变成通证在链上流通转让,就成了资产上链。这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场景。

行为类数据实际上非常依赖其加工水平,因为它的数据量太大了。什么叫大数据加工?比如,大数据加工就是你的感性或直觉判断。

我们每天走在路上,大脑会接触非常多的信号,手耳眼鼻口等器官给了你大量的信息,忽然,直觉告诉你这条路有危险,你停下脚步,果然一辆卡车飞驰而过,你如果继续走就会有危险。在这个场景中,你收集到的众多信息数据告诉你这里有危险,尽管不能用逻辑去分析,只能凭直觉。这是存在问题的,依赖于人脑处理数据非常随机,很多风险你都注意不到。

依靠电脑和算力对数据加工,可以保障你随时都有直觉感知,众多零散的信息收集起来并及时处理分析,电脑和算力让你的直觉永远在线。我们在大数据时代,将更多的依靠电脑来做抉择而不是自己的逻辑分析,这是一个新的趋势。

回到行为数据本身,除了数据量非常大,还有一个难度在于对结构的要求也比较高。数据的结构性足够一致,才可以进行处理。同时,还要考虑计算决策的精准度量,需要足够多的行为数据,以足够多的算力,支撑更好的行为决策。计算决策的精准度量相当于算法加芯片能力,以及芯片的数量。一方面优化算法,另一方面提升芯片性能,再一方面,有充足的资金拼命买芯片,从而算力得以堆积起来。当前的算力调度方式,一种是像我们腾讯、华为、阿里这样的语音系统建设,然后用云来解决我们的算力问题,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解决方案。

新时代可能会寻找一些区块链的解决方案。目前由于算力设备、移动终端的增加,它可以采集很多行为。例如,青岛市发布了一条供应链,叫青岛市北供应链,把人的行为采集和区块链的积分结合在了一起。比如你经常做垃圾分类回收、坐公交车、经常有低碳排放的行为,可以获得更多的积分奖励,区块链可以管理这些积分。如果你的子女入学有困难,可以用这些积分去优先的兑换子女入学的权利。你甚至可以换得购房的一些优先的权利。这是“最多跑一次”已经较完善的情况下,政府主动为民众提供服务的一种方式。这个也是一个城市区块链+大数据的一个应用。很多地方政府,包括杭州的一些城区政府,已经在做这样的尝试。

稍微总结一下我刚才讲的两点。一类是确权类数据,确权的数据其实强调的是权力和责任。数据孤岛问题其实不是技术问题,更多的是权力和责任的问题。掌握数据的部门也掌握了一定的权力,承担一定责任,所以它不敢轻易地把数据给放出去。同时对于确权类数据,区块链提供了一个清晰存储的方式。

行为类数据其实是非常强调运营的,可以对行为数据的运营产生很多好的结果。例如,一个地方的税收突然变少了,但电力还是很多,工业用电还是很多,税务部门就要去查一查是不是有偷税漏税的这样一个现象?城市行为型数据打通之后,城市对社会管理的能力会越来越增强。这是我对两类数据的总结。

数据孤岛完全打破之后会出现一个什么现象?大家试想一下,假如我们的所有行为数据完全打通,而政府能够知道这些数据,会出现什么样情况?我们现在每个人打开淘宝的APP,每个人的淘宝的首页都是不一样的。

未来,如果城市建立了这样一个大数据系统,每一个人看到的城市都不一样。你是一个男生,乘坐电梯时,广告屏就可能是运动或健身相关的。你如果是女生,周边或许都是一些和化妆品和这种护肤品和整形这些相关的这些东西,就是城市会给每个人展示不同的面貌,形成一个“一人一城”的现象。

最后,分享一下大数据的浪潮和区块链政务的关系。城市大数据在浩浩荡荡地奔来,区块链还没有找到一个很好的一个切入点,但是它有一个非常好的方式。我们未来的数据会有多大?我们现在每天的数据增长量,每年的数据增长是50%,数据增长还存在一个比较高的一个增长态势。

其实数据不光大,它的结构还非常有差异化,这使得数据分析难度非常大。未来人类最大的矛盾,是日益增长的数据处理和有限算力之间的矛盾。比特币算是一个调度比较顺利的一个系统。它调动顺利的程度有多大?它每秒调度的算力是51H。

阿里、腾讯、华为能调动的算力是P级每秒,比比特币要低一个数量级,还差很远。比特币这样一个区块链系统,能调动的算力是非常庞大的,这促进了现在比特币生态的繁荣和绝对的安全性。我们要调动251H每秒的算力,才能影响比特币一笔交易的处理结果。这是区块链作为调度算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点,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看到这一点。

目前这一块也一直再找一些突破口。未来社会肯定会有一个区块链算力系统,这个系统调节全球算力来处理各种复杂的问题,来应对浩浩荡荡的大数据浪潮。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登录 后参与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