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由杭州市金融办指导、巴比特主办的2019全球区块链(杭州)高峰论坛上,云象区块链创始人、Chain联合发起人黄步添发表《下一代分布式智能价值网络》主题演讲。黄步添指出,联盟链与公有链技术的融合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基于此,云象推出了下一代分布式智能价值网络的基础架构,最终实现一链一场景,真正构建出区块链的新经济。
以下为黄步添演讲全文,巴比特整理:
各位下午好!我今天给大家带来的主题是《下一代分布式智能价值网络》,跟我们今天大会的主旨“赋能实体经济”其实很有相关性。
从2014年到现在,我们团队跟浙江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机构一直在推动区块链技术真正应用于实体经济。
我们为什么要做分布式智能价值网络?大家都知道区块链1.0主要是比特币为代表的可编程货币,2.0是以太坊的可编程金融。大家一直在质疑,区块链怎么跟商业实体经济去结合?这也是我们目前的很多困境。所以我们整个团队也是希望在构建一个商业级的区块链基础设施的使命来做这个事情。
回到技术本身,大家有时候经常提,比如说人工智能或者是云计算,或者是区块链,大家都是以技术为导向。以技术为导向的最大问题是什么?有时候大家不知道技术真正的商业价值是什么,所以我提了一句话——技术本身不是应用的驱动力,只有技术带来的商业价值才是应用的驱动力。
我们再看一下区块链目前存在的问题:场景有限。
大家所知道的更多还是在于token为主体的价值流动,比如说稳定币的差价,但真正应用在供应链金融、资产证券化,在实际商业场景下机构非常多,怎么协同,使得各个参与方参与商业经济形态?其实难度是非常大的。
所以在商业落地这一块,区块链行业目前面临着非常大的困境。另外还考虑到隐私安全性。上面跑的数据和资产,以区块链目前的形态,怎么保证它的隐私的安全性。第三个是性能,当然我们目前的一些性能足以支撑大部分的商业创建,但有些机构会考虑到未来大规模的扩展、大规模应用的时候会怎么样。对于技术的不信任度,还是存在的。
另外一个是技术标准的不统一,我们也通过杭州工作组,另外也跟央行、银保监会也在推动技术标准的落地,比如我们在信用证里面,跟中国民生银行、中信银行推动了信用证在区块链技术的标准制定。还有一个是成本代价,我们大多数的商业应用场景,很多时候都会考虑到成本代价问题,如果我们的信息化程度已经非常高,我们用区块链只解决了某些场景下的信任问题,值不值得的去做?这也是目前面临的困境。
从技术趋势的发展来看,我们整个团队,从云象本身,还有浙江大学实验室,还有澳洲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我们几个机构一致的研究方向和一致意见是共识算法、服务分片、处理方式和组织形式。我们在面临很多场景的时候,特别是组织形式,从单一链到多链的组合,我们在跟整个商业银行联盟去构建商业场景,比如信用证专门有一条信用证业务线。总之,联盟链与公有链技术的融合是必然的发展趋势,也是我们推动的下一代分布式智能价值网络的基础架构。
刚才我对未来趋势的判断,我们的基础设施主要采用聚合链的架构,也就是说把联盟链、跨链、公有链技术形成一种分层的架构,让联盟链承担商业应用的场景,让跨链实现联盟链之间、联盟链与公有链之间的资产交换,我们主要承担价值交换的网络。
基于我们的基础设施,我们6个研究团队目前已经申请了将近60项发明专利,发表4篇顶级论文。最近我们还会发表2篇论文,主要是基于零支持证明的账户模型隐私保护方法,昨天我们团队的刘振广博士首席科学家也介绍了这块的重要工作。
另外我们在合约的隐私安全性的工作上,我们也会在7月份在顶级的论文上发表。
我简单介绍一下我们的主要技术创新:1.联盟链与公有链之间的跨链交互方法,这是我们的重要工作。2.我们设计了一种适用于形式化验证的智能合约编译方法,叫Q语言,我们主要基于Crystal做的Q语言。我们内部在设计语言的时候,主要考虑到在一些重要的资产交换或者重要的业务场景下,它确实也需要我的合约怎么保证安全性,或者是正确性。我们设计的这样一个引擎,可以保证合约100%无BUG。
那么,我们的合约在什么引擎上执行?当然还是要基于我们主流的WAVM的智能合约引擎。我们智能合约引擎主要基于沙箱上做了内存管理的优化之外,还实现了丰富的指令集。
另外我们也做了一些很重要的工作,就是怎么把我们的区块链跑得更快、更高效,所以我们也设计了一种基于网络级,采用硬件实现共识验证的方法,除了GPU、FPG,我们在实验室条件下做了验证。同时我们的共识算法主要还是双层共识,这也是目前比较典型的共识算法,只是在某一些优化下,比如说BFT共识算法这一块,我们把它做了一些消息的验证或者是消息的交互过程,我们做了一些变形化的处理。
同时,我们自己也推出了云盒开放服务平台。基于这个平台,我们可以很方便地创建链,去创建合约,去实现我们所谓的应用。另外我们也推出了开发者平台。目前我们测试完,已经上线,准备6月底会正式发布。
前面我主要介绍了我们的架构和技术的创新点,我接着介绍一下我们团队特别是在商业落地方面我们做了哪些工作。
这个事情是我们觉得蛮有意义的工作,我们构建了中国商业银行体系首个跨机构的联盟链的基础设施。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1月份,央行电子化把我们的交易平台评为中国金融信息化的十大事件。另外我们做的信用证,也入围了人行的科技方案奖,也入围了中信院可信区块链最佳金融案例。
目前,我们计划未来会拓展到500家金融机构,但短期内我们会陆陆续续接入更多的金融机构。
我们这里面主要解决什么问题?主要是把传统的SWIFT协议替换成基于区块链的协议。大家都知道基于SWIFT协议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它的效率非常低,成本非常高,因为中间有很多的代理行会剥削,就像我们经常说的薅羊毛,薅很多银行的羊毛,每一笔交易都要收取费用。
基于区块链,我们把各个银行的交互方式变成点对点的交互方式,使得更快,同时机构与机构的交易变成零成本。我们还推进的产品是供应链金融,其实供应链金融最大的问题是怎么解决上下游企业的融资问题。其实这个场景,如果没有去深入研究的话,其实是很难推动的。它也是很重资源的场景。区块链在里面做什么?主要是基于一些信用的转移、背书、传递的过程。我们目前也在逐步推动供应链与金融的应用落地,目前跟一些银行方特别是资金端、资产端来构建撮合的交易平台。
同时我们积极推动基础设施的落地,以云盒平台为主,为用户、开发商提供区块链应用,未来打造基于分布式经济的Dapp应用。
我们为什么要做这样的分布式基础设施?大家看到这个网络的左边叫做伽利略网络,主要是承担我们的商业应用场景的落地。大家都知道我们很多的商业应用场景不是说在主链上跑就可以了,更多要考虑到各个商业场景特殊的要求,比如隐私保护的要求。本身的商业场景下,是某些业务相关参与方参与的场景,而不是说公开的网络,所以它的准入有一定的要求。所以这必须在一个联盟链有一定许可的前提下,才能构建出来。我们左边会不断构建这样的联盟链网络,把未来我们在信用积分也好,版权IP、供应链金融、信用金融等等,会构建基于联盟链的价值网络。
跨链网关主要把各个联盟链的价值交换,基于这样的网络来构建。不光解决联盟链与联盟链、联盟链与主链之间的数据和资产交换,提供了见证的机制,还提供原子交换的网络。
右侧Hubble网络,这个网络更多提供价值交换的场所,提供去中心化网络,实现各个网络之间的价值交换。我们为什么去这样设计?其实左边是一个小范围的信任网络,右边是更大范围的信用网络,左边的小网络之间的信任交换必须依赖于更大范围的价值交换网络,所以这是我们团队目前在做的重要工作,我们希望未来联合一些研究机构,逐步推动一链一场景,真正构建出区块链的新经济。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