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我们大体经历了三个经济时代:前产业经济时代、我们熟悉的产业经济时代,以及后产业经济时代。在前产业经济时代,早期是分散的狩猎和采集,然后经历了大规模的动植物驯化阶段,主要产出对象是动植物,基本都在同纬度活动,时间是有自然节律的,一年四季、白天黑天,基本上是这样,也不可能期望有很大的突破。
产业经济时代,发生了一个“生产大爆炸”,产业的产生其实是有次序的,第一个产业应该是加勒比的蔗糖,然后逐步发展到棉花,这时就需要很强的动力,由此工矿业才有了大的发展,工矿业大发展意味着时间节奏被打破了,生产可以无缝连续进行。在这个时代初期,铸币基本可以解决问题;到了工矿时代,铸币已经无法满足投资,慢慢就产生了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的体系。
现在,则是后产业经济时代,这时的问题是制造业能够带来的利润越来越少,已经不能支撑产业经济时代创造的
金融体系。后产业经济时代,是从网络经济到数字经济,而过去十年,大体上是一个网络经济的时代。
产业时代看产出效率,网络时代要看交易效率,到数字经济时代,就是使用效率,看用得上用不上。
说到使用效率,就涉及一个所有权的问题,现在一切经济活动基本上都是围绕着所有权进行的,大量商品都是先购买后消费,拥有基本压倒了真实的消费,一定要拥有足够多才可以,这就带来了旧经济时代的根本问题,就是拥堵。拥堵问题的本质是时间现象,时间现象在空间上是无解的。
其实,人们所能够拥有的物理性资产是有限的,消费是更有限的,经济活动其实在本质上在于时间,不在于空间,不在于拥有更多。所以,整个经济历史走下来,最终的目标就是要把每一个人的机会成本降下来,这样自由度就大大提高了,也使得整个经济体系和每个个人的价值是可以贯通的。
不同经济时代,一个很重要的观察角度就是账户。产业经济时代,银行账户跟企业、政府是连在一起的,三者要遵循共同的财务规则,因此,银行账户体系是唯一的账户体系;我们现在理解数字经济,从账户上看,就有银行账户和数字账户两个账户体系,成百上千万甚至上亿的个人账户的开设,这是网络经济、数字经济时代才有的情况。
更具体的,与银行账户相比,数字账户在以下几方面有不同:
第一是营业时间,第二,银行有账期,第三,还要有财报,要对账,银行都是柜台对账,数字账户是自动对账。
从法律上来看,数字经济的规范和秩序是怎么安排的?
前产业经济时代,经济的秩序是民法驱动的,就是债、物权等问题;到了产业经济时代,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体系建立起来以后,公司法、票据法、海商法、证券法等一批商法出现,突破和颠覆了之前民法对经济社会的秩序安排。
数字经济时代,是程序(或者叫代码)驱动的,这使得整个系统的违约率可以降到几乎为零,无法随意退出。
平台不等于网络数字经济,它是网络经济时代的产物,具有过渡性,不代表未来,平台的问题会越来越大,它有5大缺陷:
第一,带有拥堵的基因,本来数字经济要解决物理条件下的核心问题是拥堵,但平台的刷单、炒信这些七七八八的事情会带来更大的拥堵;
第二,它的扩张边界是有限的,比如做超级社区,现在大家都不成功,只能说每个平台是在朝某一个方向去努力;
第三,技术逻辑难以持续,要支持一个超级平台,那么需要按照峰值来设定算例,这样会造成大量的时候算例冗余,也不能通过商业化把它卖掉,因此,往上走,边际成本是很高的;
第四,损害C端遭抵制。比如一个平台经常要求消费者更新,装的东西99.99%都用不上,手机打开都是各类大平台站上的东西,你说你有几亿种商品,跟我什么关系都没有,我只是在你App上做简单选择,你给我不断地塞小广告,C端感受会越来越差,这个很难解决。
第五,最大的问题就是支付。现在平台的支付都是私有化的支付,不是法定的支付,由此导致私对私不通,比如我无法在支付宝里给微信发红包;另外对公的通道也是不通的,网络数字账户当中,B端的数字支付是零,这是一个大问题,私人支付平台是解决不了这个问题的。换句话,也就是有数字支付,但没有数字通货。
解决之道依赖于数字法币,只有数字法币才能做到全通,把私对私打通,把私对公打通,当然也要把公对私打通。
数字货币的发行与回收是很重要的,如果数字法币的话,它的发行可以是兑换式发行,就是你用既有的银行币来买,发行逻辑还是在银行币那一端,需要多少换多少,这是它的发行问题。
货币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成为一个稳定的货币形态,必须过两个关才OK:一个小额支付,一个大额交易批发,主要是要政府和企业各个部门都在用。现有的私人数字货币,很多是小额支付也没用,大额更谈不上,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小额支付基本上过了,但大额交易批发,支付宝也就沾点边,也就是说,在支付宝野蛮生长的时期,企业和政府部门的财务运行完全是基于银行账户体系,数字支付基本可以忽略。
全球央行都表态要区分私人币和法定币,而且对发行数字法币基本都是开放的态度,只是量的问题,或者早晚的问题。
总之,网络账户和数字货币的结合,是使得整个经济数字化的开始,这样能够使得我们时间效应最大化,过滤掉物理上的差异,使得机会成本最小化。这是未来的图景。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