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登录网站

首页 自媒体 查看内容
  • 5984
  • 0
  • 分享到

联盟链对于银行的意义

2019-8-18 21:43

来源: gh_6f1de889ec33


 

最近几年都在和银行以及银行业务打交道,也做了一些区块链的事情,从现状来看,目前区块链与传统银行仍然有着较大融合空间。



首先,传统银行与区块链两个领域堪称中心化和去中心化的典型代表。


业务维度,传统银行业界对于政策监管(合规)的敏感性大于一切,“政治觉悟”甚至优于产品。如果说数字货币为代表的区块链领域是“向下“发展,那么无疑传统银行领域就是”向上”发展,传统银行重向上汇报,从上到下执行,产品首先来自顶层设计,虽然最近5-8年银行不断互联网化,不断探索产品体验、用户体验,不断将产品和业务无限贴近互联网,但仍然不可完全摆脱其本质基因,银行本身承载了国家和政府的部分使命,这使得一切看起来很美好,实际执行层面难以突破。但就业务模式上来讲,传统银行的特征非常明显,对利差依赖性很强,不管产品怎么演变、模式怎么演变、组织结构如何调整,归根结底看利差。那么问题来了,信息越来越透明,直接导致各中介机构弱化,资金供需匹配更直接,这种资金匹配利差必然下降,所以我们看到的资产收益率降低等都是必然结果,很严肃的说,这不会是短期现象,这是长期趋势!


所以银行人越来越感觉到业务难做。难在什么地方呢?难就难在流量。原来服务大中客户,单笔放贷额度大,放贷数量(笔数)当然就小,当利润下降时,不得不拓展长尾客户,单笔放贷额度下降,面临唯一选择就是拓展放贷数量(笔数);唯二选择是降低成本。


拓展数量就是拓宽流量的问题。这个在互联网+阶段在C端场景已经做到了极致,B端(特别是小B)做了一部分,但仍然有很大空间。所以比如阿里服务的B端用户,和市场上的B端用户有本质区别,这种能完全搬上互联网的B端用户其本质已经脱离了一定的B端特征,他们没有很强的关系依赖,这点也体现在地域上,如深圳、江浙的一些小微企业就比较明显。传统银行喜欢服务中大型企业,他们有大体量资产、可担保信用,因而风险容易掌控,金融业务做起来也就得心应手。所以这两类B端客户之间的地带是目前以及后续一段时间银行业务争夺的焦点。这些客户有能够持续盈利、有一定体量但看起来仍然很难介入,因为其信息太“内在”,即不熟悉其业务和关系,无法参透其规律,因此也就无从“金融化”服务。


从这三类B端客户来看,如何服务第一类和第三类会是银行后续竞争力的持续体现。


降低成本是个管理性综合问题,这个由于体制、文化等多方面因素决定,只能循序渐进,一朝一夕很难解决。举个简单例子,裁员对于互联网企业在普通不过,但在金融机构、特别是地区性银行,想要裁员优化人员结构,难于登天。

 

区块链在去中心化上走太快,所以,区块链本身的核心特征和优势——去中心化和价值流转,这两点目前落地还存在差距,需要时间。去中心化自不用说,传统银行的“向上”特性不可能在业务维度去中心化;在价值流转这块区块链的最大优势在于其交易介质,这一点究其本质是直接冲突的,传统银行的交易介质都是建立在央行发行基础之上的,不可能在全局上自由发行。从这两点来看,业务维度区块链虽然来的凶猛,但影响过犹不及,有很长的路要走,影响也是相互潜移默化、相辅相成。

 

技术维度,由于银行的特殊性,无论在技术选型还是网络组网结构上都和区块链“平民化”思路有较大差异。目前大多数银行、金融机构的应用依然建立在Java语言为基础的大型应用框架之上,优势自不用说,系统稳定、人才易得、支持高并发/团队协同等,但目前互网联公司采用的技术更为多元化,技术选型更新上也更灵活,迭代速度更是快到没朋友。比如在脚本语言上,Python就短时间内被用于很多场景,NodeJS、Go语言等在区块链技术领域更是普及速度指数级增长;以小程序为代表的新型工具让版本迭代速度可以以天为单位。而区块链走得更快,将研发过程社区化使其看起来与传统业界水火不容,开源是其核心宗旨,对于银行等传统机构来说这不可接受。在组网结构、安全防护上,传统机构仍然依赖于技术和管理相结合得思路,证书、Ukey仍然有相当大市场,而对于区块链来说,这一切都显得很累赘,技术是解决问题的首选。

 

文化维度,在执行组织上银行仍然是以业务主导的模式,无论是产品还是人员组织上,归根结底,这种模式仍然是建立在传统业务模式上,能够有效保证业务盈利能力,但也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技术创新动力;在项目执行上仍然偏向团队作战,这在互联网模式下的快速迭代模式下显得有点笨重,区块链业界招人目前越来越侧重“全栈”,这是小规模作战的极致;传统机构习惯于用钱解决问题,因此而导致对外依赖性较强

 

其次,监管政策多变性决定“自由化”目前现实意义仍然有限。纵观区块链起源,不难发现,其源头之一来自货币自由化思想。这在目前国际局势多变,政治关系单边、多边错综复杂影响下很难形成主流,央行发行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仍然是主流,所谓的“自由化货币”只能停留在小众基础上。只有央行发行才能满足以国家为单位的监管需求,虽然我们看到一些国家和地区不断做出数字货币领域的新型尝试,但其本质仍然建立在自由化反面。这个短期内根本没有希望改变。

 

最后,产品用户体验目前中心化机制下仍然领先。在区块链的不可能三角关系中,性能在去中心化面前做出了牺牲,因此区块链性能不可能超越中心化机制,这一点目前已被业界鱼龙混杂的声音严重混淆,这是基本认知,不容反驳。在互联网产品驱动下,微信、淘宝为代表的中心化产品用户体验仍然遥遥领先,而相比之下的区块链去中心化交易所、各类DAPP仍然受制于用户体验,只在小众流行。

 

所以说,区块链和传统银行仍然存在一些距离。但这并不影响区块链技术作为一个技术门类在金融行业的运用,相反,区块链技术的运用在金融行业甚至引领业界。那么,区块链技术如何才能在银行业界突围?笔者认为,联盟链是最务实、最具现实意义的抓手。


其一,技术趋势使然。


区块链技术本身由于其多方共识、客观可信等优势,成为不可争议的下一代互联网应用技术。各大金融机构争相试用,波及各个行业,总体来说,区块链技术对信息技术行业底层的冲击是明确的,演进趋势不可阻挡。这种影响和冲击包括技术栈的选择、合作模式的改变、业务模式的变更。未来的迭代节奏只会越来越快,哪个行业率先跟进、率先突破,才会处于竞争高地,否则将处于战略被动地位。这一点历史事实无数次证明过,无论体量多大的商业体,在新型技术和趋势冲击下,不跟进的风险是巨大的。

 

其二,基础设施重构让超越成为可能。


为什么是联盟链,相对私链和公链来说,联盟链最有现实意义,尤其在行业基础设施或行业级平台的构建上。公链是区块链的精髓所在,但其步骤走得太快,超过了传统行业能接受的程度,一个行业的变更不可能一蹴而就,他需要时间来适应,包括法律、存量系统、人才储备等等;公链的跨地域性尤其跨国界影响对于传统行业是最大的冲击,充满了理想主义色彩,这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波及社会、政治等宏观因素,正因为如此,大多数国家对区块链如鲠在喉,处于上下两难境地,所以公链短期内有比较大障碍。私链相对来说更技术化,简单说,他可能只是一种分布式应用,这使得私链在和中心化技术在技术上面临“拼刺刀”,优势不明显。


而只有联盟链,兼顾理想和现实。


从宏观视角来看,在区块链技术冲击下,社会信息对称化大大加速,这种演进趋势是明确的,但落地需要一个渐进革命,即通过传统行业,以行业、业务链条为单位进行演进落地。这种影响一定需要一个过程,可快可慢。尽管笔者持乐观态度,但依然认为需要一个不短的过程,这个过程正是联盟链逐步渗透的过程。

在技术维度来看,联盟链的落地、推进是重构各个行业基础设施的过程。通过联盟链的方式梳理行业流程、数据规范等,让行业内、业务链条内的效率得到最大程度提升、信息得到最大程度整合,这是联盟链的核心意义所在,且不可替代。


对于银行业来说,大银行优势不可撼动,虽然银行业界都说银行越来越难做,但真正难做的其实更多的是中小银行。联盟链在技术跟进、信息追索上提供了更好的渠道,帮助中小银行以小博大,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直面同业和行业外竞争方式。

 

其三,联盟链才能有效促进产品多元化。


联盟链在流量整合上优势是明显的,跨域就是典型场景之一,地方性的经验可通过联盟链进行放量,异地链条可通过联盟链整合形成完整产业链。这两点是其他技术和模式所不具备的,这是联盟链拓展的基本逻辑。


基于此,业务合力形成、数据有序化,进而形成更大信用体,间接促进产品模式迭代,才能与互联网“草根”创新产品竞争;基于联盟链的影响面的拓宽也能在一定程度倒逼监管,正向刺激从上到下的良性循环。

 

最后一点,共享共建共治成为整个社会演进方向。


联盟链是发挥协作共建的最佳平台,联盟链在底层随不具有公链的高流动性介质,但仍然可以在治理上发挥很大作用,通过经济激励模型给予参与方科学的激励结果,如分红权、投票权等。越来多的合作共建,单兵作战不再是主流旋律。单个企业服务于地区目前可能利润还不错,但不意味着可持续,趋势演绎到临界点时,你可能会被遗忘,优势瞬间丧失殆尽。这种模式会是整个社会演进方向,不可逆。

 

最后一句结语: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参与到联盟链,你已经赢得先机!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登录 后参与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