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登录网站

首页 区块链生态 查看内容
  • 1301
  • 0
  • 分享到

区块链成行骗“金字招牌” 去伪存真是当务之急

2019-11-22 07:53

来源: 经济日报 作者: 吴彧

  核心观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网友吴彧认为,在试错成本很高的情况下,先定规矩再行动是相对理性的选择。“链”向未来,更适宜让市场的“无形之手”发挥决定性作用,以政府的“有形之手”推动相关资源流向技术研发和实际应用。对于行业来说,实现去伪存真,远离虚假繁荣是当务之急。

  坊间有言,骗子不可怕,就怕骗子有文化。你躲过了“套路贷”,扛过了“电信诈骗”,面对如今火热的区块链还能做到心静如水吗?有媒体报道,区块链技术火热背后,另一场“盛宴”却在暗流涌动:蹭热点欺骗投资者、炒作数字货币“割韭菜”、发行“空气币”、打着区块链旗号传销、诈骗……不断翻新的“花式割韭菜”应运而生,区块链成了行骗的“金字招牌”。

  经,当然是好经。当下,区块链已成为全球技术发展的一个前沿阵地,很多国家正加紧在该领域布局。区块链技术的集成应用在新的技术革新和产业变革中起着重要作用,比如在贸易、消费等领域,区块链实现了高度可溯源性,可帮助监管机构、交易方或消费者核查某种产品的真实来源。在全球化供应链中,该技术有助于提高交易的可靠性并提升监管效率。

  但是,好经就怕遇到了歪嘴和尚。这些围绕区块链出现大量的骗局,其中一个的特点就是,那些所谓的项目与真正的区块链技术毫无关联。不久前,一款自称“基于区块链技术开发”的运动APP被湖南长沙市有关部门立案调查。该软件被指为“典型的金字塔传销模型”,是传统传销手段结合“区块链”“大健康”等新概念的结果。

  当然,骗局之所以行得通,很大程度上源自这样一个事实,即区块链为大众所知,但大众并没有真正了解它。一些错过“买房”或“拆迁”致富的人,不想再失去一次站在风口上的机会。而技术自身的高门槛和陌生感,也会让很多人产生一种错觉,认为这是难得一见的投资机会,本着“有枣没枣先打三竿子”的精神,期盼“天下掉馅饼”。

  很多事情证明,馅饼砸不到人的脑袋上,稍不留神,就会落入陷阱之中。骗子的骗术“与时俱进”,而现实的监管却显然慢了“半拍”。目前,我国尚未建成打击涉“区块链”诈骗的完备治理体系,有必要抓紧完善相关法律,以明确的法律法规对涉及区块链的相关行为进行界定,为依法打击涉区块链诈骗提供法律依据。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还要警惕那些声称正在发展区块链技术的公司。据统计,3000多家A股上市公司中,超过500家自称同区块链有关联,但真正披露具体区块链业务内容且属实的只有不到40家。“蹭热点”现象十分突出。那些“蹭热点”的上市公司,有多少又在忽悠投资者?从某种角度来说,这样的行为会导致新的技术污名化,扰乱新的技术正常发展。

  自进入大众视野以来,区块链就被贴上高深的标签。所以更为重要的是,技术进步应该是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现在区块链的概念比较复杂,这既不利于区块链知识普及,也不利于区块链产业化发展。如果相关知识不普及,骗子就可能利用区块链概念大做文章,普通公众也很难防范。所以,简化概念、普及知识是防范区块链诈骗的重要工作之一。

  通过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发展,是一个不断试错的动态过程。如今,在试错成本很高的情况下,先定规矩再行动是相对理性的选择。“链”向未来,更适宜让市场的“无形之手”发挥决定性作用,以政府的“有形之手”推动相关资源流向技术研发和实际应用。对于行业来说,实现去伪存真,远离虚假繁荣是当务之急。无论如何,人们需要的是有“诚意”的区块链,是能够推动社会进步的区块链。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登录 后参与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