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多年前,我从老家
江苏南通来到
浙江湖州,进入浙江汇隆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工作,干的就是帮老板把企业用电省下来的活。当时被大伙儿称为“张电工”的我,如今又有了“碳管家”的新身份。
记得第一次到企业车间,我发现很多设备型号老旧,
能源利用效率低下,就对老板沈顺华说:这些老掉牙的设备已经跟不上形势,必须抓紧淘汰掉,这样才能省电省钱。老板觉得有道理,立马带我到
北京采购了10台当时国内最先进的纺丝生产设备。几个月用下来,这些新家伙还真省了不少电,产品质量也提高了很多。
如今,200多台新设备已全部“上岗”,生产效率提高了30%。我算了下,这10年在设备上花了2亿多元,用电能耗下降了35%,省了一大笔钱呢。
用电消耗是纺织企业能源消耗的大头,节电就得靠技术革新。我一有空就往色纺实验室跑,那是专门研究原液着色纤维工艺的地方。这个工艺就是在纺丝过程中加入着色剂,纺丝和着色同时进行,省去了染色工序,直接产出有色纤维,减少了大量废水和二氧化碳的排放。
一滴水、一滴油、一度电……如果把这些容易被忽视的“小成本”节省下来,就会变成一笔“大资源”。2018年的一天,我到车间屋顶检查电柜间时,突然想到,可以在屋顶建一个“发电厂”。这个点子又被老板采用了,两栋厂房的屋顶建起了太阳能光伏电站,总建筑面积约2万平方米,采用“自发自用”模式。平日里遮风挡雨的厂房屋顶,变成了车间设备动力源,每年可发电100万千瓦时,节约电费80万元,减少二氧化
碳排放2000余吨。
作为企业的“碳管家”,我摸索出了一整套科学合理的节能降耗方案,然而,也会时不时遇到同事们对此不理解的情况。2019年,我在查看电柜间时,发现同一型号的空压机在不同时段的用电量有很大差距,便提出:上马一套能源可视化系统,实时监测每套设备的能耗使用情况。车间主管们一听这套系统全部运行得投入500多万元,都觉得没必要。
可我还是不想放弃,就让技术人员在一台空压机上悄悄“搞试验”:在设备上安装感应器,再用手机App检测。测了几天后,还真发现了问题,原来是设备油路堵塞导致耗电。
试验成功了,底气就有了。如今,这套可视化监测系统已全面启用,相关人员可以实时在手机App上查看每套生产设备的运行状况和数据分析,最大限度节约能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通过这件事,同事们对节能降耗的认识更加统一了。
在节能降耗上做“加减法”,其实是“打小算盘算大账”,对企业和整个环境都好。我喜欢这份工作,一定会继续当好“碳管家”。
光明日报记者 张胜、刘茜、陈建强、赵秋丽、冯帆、陆健、张国圣、王斯敏
光明日报通讯员 谢尚国、尹秀秀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