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在前不久举行的
深圳市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深圳市委书记孟凡利指出,我们就是要锚定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立足于“稳”更着力于“进”,马上开始付诸行动,时刻保持战斗状态,全面发力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战。
深圳文化产业如何处理好“稳”与“进”的关系,保持好“稳”的信心和定力,是我们谋划未来一段时间工作的重点。
一、推动深圳文化产业的复苏和繁荣
近年来,在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局势变迁、新冠疫情等多重因素影响下,深圳文化产业面临的冲击显而易见,消费需求、商业模式、科技手段等因素不断推动深圳文化产业不断调整升级,加快文化产业数字化,促进文化消费升级,大力发展“文化+”新业态。深圳文化产业发展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盘要立足于“稳”,着力于“进”,放眼于“远”。
“稳”是基础是前提,“远”是目标是方向。在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复杂形势中谋“稳”,以全局思维把握好深圳文化产业各项工作的政策取向,加强各类政策与市场的协同配合,提振市场信心,保持合理的经济增长,才能从容应对文化产业、文化事业、文化自信等方面挑战,在产业复苏、文化繁荣的工作中获得更强发展动力和竞争优势。2022年,深圳被国务院认定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文化和旅游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消费质量水平高的地方”,成为全国首批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获国务院督查激励的城市。第十八届文博会共计3402家政府组团、文化机构和企业参展,受到广大参展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为加速我国文化产业市场复苏打下“强心针”。这些都展现出深圳文化产业的韧性。
稳定是进步的基石,行稳是致远的前提。在稳中求进的过程中,不是速度优先、一味求快,而是通过补短板、扬优势,质量优先、以进促远,积小胜为大胜,积量变为质变。把握稳中求进的关键是要坚持深圳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深圳文化产业市场主体发达、产业集聚度高、外向性突出、科技含量足、创意能力强的鲜明特色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发挥优势的底色。目前,深圳文化产业增加值已突破2600亿元。今后,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大力推进文化产业数字化,加快推进数字技术在文化生产、传播、消费等方面的赋能,激发全社会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不断激活深圳数字文化产业、高端文化装备、动漫游戏、时装设计、文化贸易等优势领域的新企业、新业态、新模式和新消费,覆盖创作生产、传播运营、消费服务、衍生品制造等较为完整的文化产业链条,充分发挥文化在激活发展动能、提升发展品质、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作用,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和人们的文化获得感。
二、推动深圳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
推动深圳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满足人民多样化、高品位文化需求的重要基础,也是促进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深圳市委书记孟凡利指出,我们要以更加宏伟远大的追求抓发展,拓宽视野、提升境界,站在全国看深圳、着眼全球看深圳、站在未来看现在。这为高质量发展稳定复苏和持续繁荣深圳文化产业指明了方向。
激活深圳数字文化产业新动能。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标志着文化产业进入数字化发展新阶段。随着国内经济发展稳中提质,国内文化消费需求扩大,文化消费升级的市场韧性提高,在数字经济领域的先发优势和比较优势下,深圳文化产业的创新业态不断被激活,
区块链、5G、
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科技为文化产业聚势赋能。深圳文化产业要通过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实施,加速文化功能创新,开发文化产品供给模式,实现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高质量供给。一是要夯实数字文化产业的新基础。加强数字文化领域的基础与共性技术开发,加强对操作系统、智能算法等通用技术和通用处理器的一体化研发,增强数字文化装备产业实力,打造数字文化产业创新服务平台,加快建设深圳文化数字化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形成线上线下融合互动、立体覆盖的文化服务体系。二是要激发数字文化资源新活力。用足用好特区立法权,加速制定数据标准规范,建设文化产业数据库、版权库等基础设施,实现文化资源数据互联互通,促进文化遗产资源向数字资源转化。三是要培育数字文化产业新业态。加快发展数字出版、数字影视、数字演播、数字艺术、数字印刷、数字创意、数字动漫、数字娱乐等新型文化业态,打造消费者喜闻乐见而又具有持续发展能力的文艺产品,更好地满足消费者智能化、个性化、时尚化的消费需求。
提升深圳文化产业出海能力。世界文化产业强国的文化出海,无论是美国的好莱坞电影、日本的二次元动漫还是韩国的综艺与电视节目,都实现了文化传播与市场盈利的双赢。当前国内出海文化产品较为成功的有网络文学、网络游戏、短视频等,网络游戏和网络文学都是深圳的强项。要以高质量发展为契机,利用深圳作为双循环重要支点的优势,让更多的深圳文化企业出海,加强深港文化产业合作、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协同创新,以文化为载体提升国际影响力,推动文化产品与服务向全球文化产业链的高端跃升,率先探索文化产业内外循环互促的新模式。一是要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文化品牌。推动深圳文化产业在全球产业链条中由组装、加工的中下游环节向文化IP孵化、创意、授权等上游环节延伸,积极布局网络文学和网络游戏的海外市场,将我国优秀的文化和理念嵌入作品。二是要注重文化产业元素的融合。既要在文化供给中弘扬好中国元素,也要注重当地的异域文化要素,在吸取他国文化风情的同时保持自身特色的发展,激发海外文化消费市场的情感共鸣。三是要用好国内外重大文化项目和平台。在国内继续办好文博会、高交会、深圳设计周、“一带一路”国际音乐季等重大文化项目,引入国际顶尖时尚品牌和艺术交易资源,打造国际滨海旅游标杆城市、深港双城联游黄金地等世界级旅游品牌。在国外积极参加巴黎时装周、戛纳国际电影节、中国文化节等活动,不断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增强深圳文化体制创新动力。以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把改革创新作为推动发展文化产业行稳致远的强力抓手。深圳文化产业发展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激发全社会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一是要积极推动重大项目落户深圳。推动“国际文物交易中心”等项目纳入综合改革试点清单,加快建设国际艺术品拍卖中心。引入国际顶级时尚品牌和艺术交易资源,吸引领军文化企业在深设立总部、区域总部或研发中心,打造文化产业总部经济。二是要持续深化深圳文化体制改革。深化文艺院团改革,做强做优国有文艺院团,支持民营文艺院团改革发展,建设与城市地位相匹配的文艺院团体系,为深圳文化产业精品内容策源助力。组建国有文化运营公司,提升重大文化设施的管理使用效能。三是主动探索实施国有博物馆改革试点。深圳文化产业创新要激发新热情、聚焦新热点、提供新服务、发展新模式、营造新场景,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建设非国有博物馆,鼓励有经验有实力的社会组织和企业建设专业领域博物馆,高质量打造“博物馆之城”。
(李治:深圳市国元文化产业研究院研究员;陈能军:南方科技大学全球城市文明典范研究委员会秘书长、副教授)
【本文系深圳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2022年度特别委托重点课题 “城市文明典范研究”(SZ2022A005)阶段性成果。】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