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碳汇是众多减排途径中一种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然而目前关于碳信用的减排效果是否真实有效尚存争议。
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市场重启及其与全国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联动,为林业碳汇市场化开辟了新的路径。文中从额外性、泄漏风险、逆转风险等方面对国内外碳信用核证机制进行比较,分析林业CCER在核证方面存在的问题,总结未来应对气候变化需求下的中国林业碳信用核证机制优化方向。
研究结论包括3个方面:
1)额外性论证是林业碳汇项目发展的基本条件,其主要难点在于基线的复杂性。目前中国林业CCER仅采用市场抵消比例限制确保额外性,而国际上还采用调整基线的方式识别额外性。
2)泄漏风险会带来碳排放的转移,清洁发展机制要求披露负的碳泄漏,中国林业CCER默认泄漏为零,但都缺乏对碳泄漏的控制。
3)逆转风险与林木自然生长的属性相关,清洁发展机制通过区分短期和长期碳信用的方式对逆转风险进行管理,核证碳标准和黄金标准机制通过设置缓冲池来应对未来林木损失的风险,中国林业CCER采用扣减率来对抗逆转风险。
未来,中国林业CCER可考虑在基线和额外性的动态监测、抵消比例的合理设置、逆转风险的灵活取值等方面进行优化,从而提升碳信用的透明度和国际认可度。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