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登录网站

首页 区块链生态 查看内容
  • 370
  • 0
  • 分享到

中国碳交易体系双轮驱动:强制配额与自愿减排如何重塑减排格局?

2025-4-22 14:11

碳交易机制是经国际实践检验认可的能有效促进减排的市场化工具。由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和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组成的全国碳交易体系基本定型,这是我国通过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重大制度创新,也是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举措。

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率先从发电行业启动,纳入重点排放单位两千余家,截至2024年底第三个履约周期结束,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6.3亿吨,累计成交额430.33亿元。2025年3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扩围,钢铁水泥、铝冶炼三个行业纳入管控,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纳入的重点排放单位增至3700家左右,覆盖的排放量达到8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

2024年1月22日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启动,各类社会主体可以按照相关规定,自主自愿开发温室气体减排项目,项目减排效果经过科学方法量化核证并申请完成登记后可在市场出售,以获取相应的减排贡献收益,有利于支持林业碳汇、可再生能源、甲烷减排、节能增效等降碳增汇项目发展,有利于激励更广泛的行业、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温室气体减排行动。2024年8月,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与减排量申请工作正式开启,并网光热发电、造林碳汇、并网海上风力发电、红树林营造等首批支持领域的多个项目陆续申请登记。2025年3月,新政策下的首批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完成登记并上市交易。

碳排放配额、核证自愿减排量作为全国碳市场重要交易产品,因其稀缺性而形成一定的市场价格,具有一定的财产属性,在碳约束时代,逐渐成为企业继现金资产、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后又一新型资产类型——碳资产。对重点排放单位、自愿减排项目业主来说,碳资产管理得当,可以减少企业运营成本、提高可持续发展竞争力并增加盈利,管理不当,则可能造成碳资产流失,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对其他机构来说,碳市场已然成为资本博弈的新领域,各类碳金融产品和工具不断探索创新。在这一背景下,培养一批了解碳市场机制原理、最新政策和碳资产管理技术的碳资产管理人才,对相关主体实现碳资产保值增值意义重大,也将对投资机构参与碳市场产生重要加持作用。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登录 后参与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