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登录网站

首页 区块链生态 查看内容
  • 101
  • 0
  • 分享到

2024年度北京市气候友好型区域试点优秀单位

2025-4-29 11:11

2024年度北京市气候友好型区域试点优秀单位

序号 园区名称 园区类型 园区特色 项目地点
1 华电天宁1号文化科技创新园 文化产业园区 由北京第二热电厂改造完成,制订了包含碳核算、减排措施和实施等方面的规划。建设智慧能源管理平台,实现用能、碳排数据监控、采集和核算。基础设施光伏应用场景能用尽用,包括屋顶光伏、光伏车棚、光伏座椅、光伏垃圾桶、光伏鱼池等,光伏发电满足园区70%的电力供应。积极参与低碳管理,通过碳市场购买碳减排产品进行年度运行碳中和。在联合国气候大会COP28期间有关活动中作为气候变化最佳案例参加交流展示。是典型的工业园区转型低碳改造案例。 西城区
2 北京雁栖湖生态发展示范区 其他 制定园区《会展活动碳中和实施指南》,支持活动主办方减少活动碳排放。广泛应用太阳能光伏发电和建筑一体化太阳能系统,光伏发电设施发电年减排二氧化碳7000余吨。园区内多个酒店达到绿色建筑三星级水平。应用智能电网、生态浮岛、膜生物反应器等工程。采取下凹绿地、屋顶绿化、透水铺装等低冲击技术实现雨洪资源化利用,绿化覆盖率达90%。是会议活动服务园区在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方面均有成效的案例。 怀柔区
3 丽泽金融商务区 其他(金融商务区) 从规划统筹入手,明确低碳量化目标。园区建成建筑中二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面积达81%。加强园区运行低碳管理,入区业主签订“低碳生态约定书”。建设了多能互补综合能源服务模式,供热热源来自电厂余热,供冷采用谷电冰蓄冷、污水源热泵等方式。建设丽泽城市航站楼综合体,绿色出行率可达80%,因地制宜建设城市公园群。获评为生态环境部2022年“全国绿色低碳典型园区案例”。是城市金融商务区气候友好型园区建设的典型案例。 丰台区
4 中关村(京西)人工智能科技园一期 科技产业园区 建立碳排放管理体系,成立碳排放管理专门机构。打造智慧绿色运维平台,实现能耗、碳排放、环境管理功能。建设基于中水源热泵的多能互补能源中心,冷热源可再生能源占比可达70%,建设屋顶光伏和风光互补内部道路照明。规划园区内全部建筑建成绿色建筑。开展园区韧性建设,采用多维生态海绵技术完善海绵园区设计,加强非传统水源利用,实现利用率50%以上,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85%。构建舒适健康微气候环境,打造通风廊道,进行立体绿化和屋顶绿化。可建成气候友好型新建科技园区典型案例。 门头沟区
5 北京未来科学城 科技产业园区 编制《北京未来科学城建筑绿色低碳建设实施方案》等规划及方案,构建低碳管理体系,打造能碳监测管理平台,完善能耗计量、监测和管理体系。建设可再生能源创新应用区、土壤源、太阳能、光伏、风力等多种可再生能源系统。配套幼儿园等建成超低能耗建筑。建设温榆河公园昌平段,加强雨水生态沟、下凹式绿地等建设,雨水调蓄容积约53万立方米。是国家能源企业共同打造的展示和示范未来先进能源技术和气候韧性的科技园区。 昌平区
6 亦花园创意产业生态园 文化产业园区 由京南物流中心企业自主改造建成。利用屋顶建设1.5兆瓦光伏并网发电项目,2023年自发电供应了总用电量的36%,在园区引进建设新能源汽车换电站。园区采用下凹式汇水设计,具备一定的雨水调蓄功能,乔木、灌木与草坪多层次绿化,绿地面积达3万m²,的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大幅提升。是小型老旧园区转型绿色低碳改造、增强气候韧性的典型案例。 大兴区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登录 后参与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