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在
天津市等主办的世界智能大会上调侃称:“蚂蚁金服有位工程师,他在相亲网站上写自己是工程师,结果没人点开他的简历。后来他改称自己是
区块链工程师,一下子收到了360多封求爱信。”
以“区块链”之名,一个被寄予厚望的技术,频频与“一夜暴富”画上等号,许多人视之为打开财富之门的金钥匙。伴随着
比特币价格的大幅涨跌,其背后的
区块链技术也成为各路资金争相追捧的“风口”。
尽管区块链技术在实体经济领域尚缺乏“撒手锏”级应用,但在追逐“一夜暴富”不良社会心态的影响下,行业过度炒作现象此起彼伏,“区块链+传销”诈骗呈高发趋势。
雷声大、虚火旺,概念炒作滋生“奇葩项目”
近年来,我国区块链行业快速发展。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7月31日,我国企业名称、经营范围、企业简介中含“区块链”字样的企业,合计接近1.6万家,短短3年时间增长数百倍。据同花顺概念板块统计,截至今年年中,A股具有区块链概念的上市公司已达80家。
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首席经济学家刘刚认为,区块链最大优势在于通过技术手段,解决传统体系难以解决的“信任机制”问题。随着相关技术日渐成熟,预计将有广阔应用。
企业数量陡增的同时,区块链实际应用却远不及预期。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欧阳日辉说,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场景目前已扩展到
物联网、征信、物流、
供应链金融等领域。虽然部分互联网企业及传统金融企业开始在部分项目进行尝试应用,但项目仍多属非核心项目和实验性质,离大规模全面使用尚有距离,且面临许多制度、技术规则等障碍。
北京市金融风险管理研究院院长李永壮认为,由于缺乏成熟的商业模式和应用场景,很多区块链团队脱离真实应用,空谈区块链的前景,甚至鼓吹“一夜暴富”,概念炒作大行其道。
除邀请特型演员、演艺明星参与炒作之外,一些区块链机构热衷标榜“官方背景”。许多区块链
论坛都顶着“史上最官方”“最高规格”名头,试图拉着“体制内能量”背书。
今年5月,第三届中国金融启蒙年会上,北京市某相关部门负责人公开表示,北京不欢迎发币。而在自媒体宣传中则变为,在该部门支持下,某
区块链生态投资基金正式启动。
概念炒作火热的同时,诸如“宝二爷币”“嫩模链”之类的“奇葩项目”也层出不穷。
“区块链技术非常复杂,许多所谓‘区块链专家’并非真懂。”欧阳日辉认为,随着区块链概念热度蹿升,很多从事完全不相干研究的专家也纷纷“跨界”为区块链“站台”。“论坛开了很多,但在实际应用上效果很弱。甚至不少原来从事微商的人员,也已转战区块链。”
今年8月21日晚,一批区块链微信公众号被微信官方封停,其中包括金色财经、深链财经、
火币资讯、大炮
评级、币世界快讯服务、每日币读等十余家在业内比较出名的大号。此前的2017年底到今年初,有超过300余家主要关注
区块链项目的自媒体出现,部分“头部自媒体”的“软文”要价动辄数十万。而一些“枪手”通过网络提供“区块链白皮书”代写服务,罗列随意杜撰的知名投资机构和商界大佬,为所谓“创业团队”的“圈钱”服务。
“区块链+诈骗”花样翻新,“三大套路”诱人中招
今年8月24日,五部委联合发文称,近期一些不法分子打着金融创新、区块链的旗号,通过发行所谓“虚拟货币”“虚拟资产”“数字资产”等方式吸收资金,侵害公众合法权益。此类活动并非真正基于区块链技术,而是炒作区块链概念,行非法集资、传销、诈骗之实。
半月谈记者调查了解到,近年来打着区块链旗号的诈骗频频出现,涉案金额动辄上亿元,受害人员动辄上万人。仅在今年年初,我国利用区块链概念的传销平台就已超过3000家。
——“割韭菜”。今年5月,
深圳警方通报了一起集资诈骗案:深圳普银区块链集团有限公司人为操纵所谓虚拟货币“普银币”价格,一度将单价由0.5元炒至10元;当大量投资人进场后,该公司不断套现。
今年4月,
济南警方打掉一个打着区块链旗号的传销团伙,查获涉案资金3亿余元;该团伙先赠送出一定数量的“宝币”等所谓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虚拟货币”,然后通过人为操作将这些“虚拟货币”价格炒高,吸引投资人高位接盘,然后择高点出手进行“割韭菜”。
五部委发文认为,不法分子通过幕后操纵所谓虚拟货币价格走势、设置获利和提现门槛等手段非法牟取暴利。此外,一些不法分子还以
ico(首次代币发行)、IFO(首次分叉发行)、IEO(首次交易发行)等花样翻新的名目发行代币,或打着共享经济的旗号以IMO(首次矿机发行)方式进行虚拟货币炒作,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和迷惑性。
——“庞氏骗局”。今年4月,
西安警方破获了打着区块链旗号的“大唐币”网络传销大案,其犯罪团伙设置了28级分管代理,短短18天竟发展注册会员上万人。在去年破获的“钛克币”案中,犯罪团伙以区块链旗号掩护其传销实质,“客户”每发展一个下线租赁“矿机”,就被奖励“矿机”租赁费用的10%。而之所以引起监管部门注意,竟是因为其“区域表彰会”过于声势浩大,引发了群众投诉。业内人士认为,这些网络传销大案实质上仍是“借新还旧”“拆东墙补西墙”的“庞氏骗局”。
——“出口转内销”。公开信息显示,在涉案金额高达16亿元的“维卡币”案中,其传销网站及营销模式由保加利亚人组织建立,服务器设在丹麦,对外宣称是基于区块链技术、继“比特币”之后的第二代加密电子货币。李永壮认为,在我国依法取缔ICO并依法关闭境内虚拟货币交易所后,诈骗组织“出口转内销”开始增加,“土骗子”摇身一变就成了“洋教授”,进而将诈骗带回国内。
据介绍,一些不法分子虽租用的是境外服务器搭建网站,但目标是面向境内居民远程控制实施违法活动。一些个人在聊天工具群组中声称,可获境外优质区块链项目投资额度,可以代为投资,这就极可能是诈骗活动。但由于这些不法活动资金多流向境外,因此监管和追踪的难度很大。
冲击社会价值观,埋下风险隐患
区块链行业概念炒作、乱傍权威等乱象丛生,假借区块链名义的传销诈骗频出,扰乱了社会秩序。而许多区块链从业者热衷鼓吹“一夜暴富”,对社会风气和价值导向产生恶劣影响。区块链行业乱象丛生,在大肆消费政府威信的同时,也给社会治理、金融风险治理带来诸多难点。
——“勤劳致贫、炒币致富”,传播错误价值导向。在去年下半年我国叫停ICO后,许多“
币圈人士”宣布转型为“链圈人士”,继续鼓吹区块链的“暴富属性”。
尽管我国已明令叫停ICO,但某郭姓“币圈大佬”近日仍在社交媒体宣称,“由于ICO的出现,小团队、老百姓创业产生几十倍、上百倍的估值也得以实现”。这名“币圈大佬”不仅频频炫耀在加拿大巨资购买的庄园和豪车,还表示“币圈正在壮大,泡沫来临后,有种人选择离开,这种人变得越来越聪明;另一种人现在加入泡沫,这种人变得越来越有钱”。
天津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张宝义认为,许多利益相关方过度炒作区块链前景,鼓吹
数字货币可以使人“一夜暴富”。这种“勤劳致贫、炒币致富”的舆论怪现象进一步强化了“赶上风口赚大钱”的思维,不仅加剧了普通民众的财富焦灼感,也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
——动辄涉及万人,挑战监管能力。业内人士认为,“区块链诈骗”普遍借助网络平台,甚至还出现“境内外互动”的现象,受骗人员动辄上万、涉案金额动辄数亿甚至数十亿,已形成明显的社会不稳定因素。
在去年
海口警方破获的“亚欧币”案中,犯罪团伙很快就发展会员高达4.7万余人,涉及金额40.6亿元。在被“围观群众”举报的“钛克币”案告破后,有业内人士表示,如果没有监管介入,等该公司资金链断裂自行解体时,诈骗规模很可能达百亿、受骗者数以万计。
张宝义认为,当前许多区块链项目打着“政府支持”的旗号进行,普遍存在乱傍权威的问题,在无形中消费了政府的权威。区块链传销的参与人员推荐人头后有提成,事实上成为利益链条的一环,缺乏举报动力。有人甚至明知是骗局,仍想在骗局彻底崩盘之前“火中取栗”。而只要骗局崩盘,这些参与人员就变身为“受害者”,聚集维权,进而向政府施压。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