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央行联手5家银行上线“粤港澳大湾区贸易
金融区块链平台”,现场即用20分钟帮一家企业获得融资,成本还比传统模式降低1%到2%,又快又省,在区块链、金融、中小企业领域引发热议。
笔者进一步梳理发现,这种利用区块链推动中小企业融资的案例,已悄然在中国银行业体系四处开花。基本的逻辑是,把中小企业的经营、资产及历史融资等信息,记录到区块链平台上,凭借区块链分布式记账、数据不可篡改等特性,银行能更好地掌握中小企业融资需求、还款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信贷管理。
目前其运用成功的领域,包括
供应链金融、贸易金融、抵押物评估等多个中小企业融资领域,特别是在中小企业应收账款融资方面,面临的将是10万亿元级别的广阔市场。
区块链+供应链
不可否认,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有很大主观因素。首先,企业经营规模小、资产少、信用低、不到银行的放款条件;其次,企业抗风险能力低,还款能力弱,对银行来说收益与风险不成正比。同等条件下,银行自然更加青睐大企业,4000万中小企业因此被晾在一边。
一些大企业特别是平台型企业,掌握上下游中小企业的交易信息,出于盘活供应链、共同做大做强的需要,它们会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以这些信息作为风控和授信参考,帮助上下游中小企业获得融资——即为供应链金融。这也是当前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某种有效模式。
然而,正如招商银行交易银行部总经理侯伟荣接受采访时说的,传统的供应链金融模式中,核心企业有成千上万个供应商,融资时银行需要与核心企业各种确认和证明,严重影响供应链金融的服务效率。
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为解决供应链金融的这一短板带来了契机。
在“粤港澳大湾区贸易金融区块链平台”中,笔者注意到,核心企业与供应链中小企业的交易信息全部被记录在区块链平台上,并呈现三大特征:第一,完全数据化;第二,完全透明化;第三,信息不可篡改。
其中,交易信息的数据化对于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尤其重要,有助银行通过风控模型实现中小企业的批量化作业和流水线作业,大幅度提升审核的效率、降低审核的成本。比如,已有数据显示,区块链技术支撑的供应链金融模式中,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可以控制在6%以内,比传统模式降低1%到2%。
数据透明化,且不可篡改,则可以保障供应链数据的真实性,让银行更加准确地判断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可信度、还款能力有多少,最终做出精确的授信决策。同时,融资信息也会被记录在区块链平台,还可以避免中小企业重复融资,降低银行被多头借贷的风险。
10万亿级市场
这并不是区块链技术在银行中小企业贷款业务中的首次亮相。
2017年8月,中国
农业银行就已与趣链科技合作,上线基于区块链的涉农互联网
电商融资系统——"E链贷",将涉农
电子商务、供应链融资、网络支付、企业ERP、农资监管等行内外系统打造成
联盟链,在充分挖掘和利用农行涉农电商数据的基础上,向电商供应链的法人客户提供完整的电商融资服务。
趣链科技在其官网对供应链金融应用的介绍中还指出,区块链技术的应用,还可以帮助资金方(银行)开展穿透式监管,为资金方提供全流程可追溯、穿透式资产确权和验证渠道,同时引导更多资金为实体经济服务,让科技赋能于产业。
无论“粤港澳大湾区贸易金融区块链平台”,还是“E链贷”,都是区块链对传统供应链金融的改造升级;其中,基于核心企业的应收账款融资,又是两个“区块链+供应链”金融模式中的主要构成部分。
所谓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在经营中先行垫付、将要收取的债权。应收账款是中小企业的重要流动资产,盘活应收账款、发展应收账款融资,对提高中小企业融资效率意义重大。2017年以来,央行等部门,先后发布《小微企业应收账款融资专项行动工作方案(2017-2019年)》、《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办法》(修改)等文件,鼓励发展应收账款融资。
关于应收账款的规模,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公开数据,我国工业类企业的应收账款余额连年保持稳定增长,2017年年末为13.48万亿元,同比增长8.5%。乐观的人士据此猜测,仅仅应收账款融资的应用,就将为银行区块链业务带来10万亿元级别的发展空间。
也有谨慎的观点,比如,平安银行交易银行事业部副总裁许红辉向媒体指出,区块链是一项新的技术,信息安全、监管等相关政策如何配套,未来需要进一步明确。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