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登录网站

首页 区块链生态 查看内容
  • 5329
  • 0
  • 分享到

区块链在跨境支付领域的应用分析

2018-9-29 08:24

来源: 链门户 作者: 秦谊


区块链在跨境支付领域的应用分析


若拿跨境支付作为一个案例来分析:支付是指价值以商品、服务,或履行法律义务的形式,由个人或组织转移到另一个个人或组织的过程。全球支付是对这一概念的扩展,支付可以跨越地理边界通过多个法定货币完成。目前,全球支付业务量以大约每年5%的速度平稳增长,在2016年达到6010亿美元。所有地区的收入均有增长,特别是亚洲地区中,中国将有可能超越巴西,成为继美国和欧元区之后的第三大支付地区。从盈利角度来看,最终客户(汇款方)的平均费用为汇款金额的7.68%,属于利润较高的行业。支付市场上新的参与者也在不断出现,我们发现非银行交易最高达总支付量的10%。

从目前跨境支付的流程来看,参与方很多,如收款人和受益人、汇款操作员、汇款行和收款行都是核心参与者,代理行、SWIFT(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的银行结算系统)、本地清算网络和监管机构都是支持的角色。而由于多方参与,并且中介多,所以目前全球支付面临许多难点。比如,因汇款人和受益人的信息是通过人工和重复的业务流程来收集的,因此受理交易的效率低下;对信息和做证文件的真实性只有有限的保证,且各机构的完备程度各不相同,因此KYC政策(Know your customer,充分了解你的客户)并得不到很好的落实。同时,由于所选机构和路径不同,付款成本较贵且耗时有延迟,信息验证是按各家银行/各笔交易进行的,也导致拒绝率较高。另外,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因有流动性要求,银行必须在往来账户中存有资金,由此招致机会成本和对冲成本。除此之外,由于数据源、渠道或交易源头各不相同,除了复杂的业务流程(通常由多个运营团队支持)外,监管报告还要求受监管实体具备完整的技术能力,因此苛刻的监管合规要求也对跨境支付带来挑战。

在这些过程之中引入区块链技术,就可以通过汇款人与银行或汇款运营商之间建立数字身份,或者传统的KYC来互建信任;然后通过智能合约嵌入汇款人和受益人之间转移资金的义务,并通过分类账上的流动性提供者促进货币兑换。监管机构也可以实时监控交易,并通过附加了智能合约的功能来接受提前设定的AML(反洗钱)警报。智能合约能够以最低的费用实现实时的资金转移,无须代理行即可保证资金送达,且交易历史记录体现在分布式账本上,可供监管机构持续审查。因此,通过区块链在不同阶段的切入,跨境支付可以做到无缝KYC,实时AML,增加外汇流动性能力,减少结算时间,节约成本,并做到自动合规。其收益是挑战代理行的作用,实现小额支付。

也许有人会质疑这个美好的蓝图是否真实。确实,目前监管对科技带来的行业流程变化及新科技运用的收益和风险进行审慎评估的时候还存在一些尚未解答的问题。比如,零售和批发银行的业务布局是否会融合以促进区块链的实施?在全球新科技驱动的跨境支付领域是否会允许加密代币作为桥接资产以促进外汇转换?SWIFT是否还能保持全球结算地位?这些均需要业界与监管一起努力,在实践中推进这些难题的解答。

当然除了金融领域外,媒体、娱乐、酒店、医疗健康、能源等领域都有不同的区块链使用场景。所以很难说哪些区块链场景会优先落地,但是通过支付场景的分析,笔者认为任何一个有价值的运用都是通过严谨的分析和选择步骤来达到成果的。鼓励大家采取以下步骤来进行区块链运用场景甄选:先收集生态系统参与者的统计数据概况,然后分析解剖现在流程的难点,再分析通过区块链在哪些节点可以改变流程及其效益,再深入探索区块链在这个场景中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最终形成一个基于深度案列剖析基础上的总结。

新兴技术,特别对于处于萌芽期的区块链,其变动和不确定性是难免的。但是如果我们用科学谨慎、集思广益的态度来研究并推动落实区块链的应用,这样创新的结果更能让人信服,而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因为哪怕失败了,也为下一次的试验提供了有效的积累和教训。在容错的机制下前行,这就是区块链给我们的启示。

(秦谊为德勤亚太区投资管理行业主管合伙人、德勤中国区块链发起人。)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登录 后参与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