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机构对抵押贷款债权的重新包装再抵押是市场的一种常见做法。通过抵押债权证券化再出售,可以降低金融机构的资金成本和风险。由于经过包装后的证券化资产抵押债权的数量众多,而且抵押债权的历史事务历史记录往往缺失,使得传统方法对底层资产的所有权跟踪困难,无法做到精准的信用评估,加剧了交易对手风险和资产评估的不确定性。另外,在对证券化 资产缺少交易跟踪历史记录下,监管机构对底层资产杠杆率的约束几乎不可能实现,风险控制和其他监管措施也难予实行,在难以施加管制下,可能最终发生危机,导致金融体系动荡。
最典型的例子是2008年始于美国的金融危机。2007年前,美国房屋抵押次级贷款盛行,在此基础上衍生出的再抵押资产证券化产品层出不穷,导致底层资产的杠杆率不断飙升。由于底层资产进行了层层再抵押再重组再包装,金融机构已经很难对其合理定价,监管部门也无法追踪真实的杠杆率,控制风险,最终贷款违约、泡沫破裂,次贷危机爆发并演变成金融危机。
图:传统的再抵押模式
①购房者向银行A申请房屋抵押贷款,为了获得优惠利率授权银行A可以对房屋抵押债权进行再抵押。
②银行A将抵押贷款债权的75%与其他类似的抵押债权打包进行资产证券化出售给投资银行B。
③投资银行B将购买到的抵押债权的75%组合成新的资产包出售给对冲基金C。
④对冲基金C将抵押债权重新包装,通过场外市场出售给投资者。 说明:底层债权每打包出售一次,总再抵押率就上升一次。本例中,经过多次抵押后,底层债权的总杠杆率添加了187.5%。
1、当前资产再抵押模式存在的主要风险
第一,缺少监管汇报。在层层包装销售后,图 4例子中的对冲基金所提交的监管报告中 往往仅包含上一层的资产交易信息,很难追溯至历史交易细节,如购买价格、日期、债 权的原所有者等。第二,对手方风险。投资者无法深入了解底层资产的所有权由哪些机 构持有,一旦违约发生诉讼,对资产所有权的追索又将产生新的问题。第三,不透明。监管机构无法追踪底层资产的权属,也无法了解底层资产的杠杆率情况,在杠杆率达到警戒线时采取强制措施;投资者也不能及时知道底层债权是否正常还款或发生违约。第 四,难以估值和定价。由于缺少底层资产的历史交易细节,每一笔交易用上一笔交易的 抵押资产进行部分再抵押,这种层层再抵押再包装重组,使得很难对资产的真实价值和 风险进行合理的评估。第五,系统性风险。如果整个环节中,任一方出现违约,之后的 参与者都会受到影响,可能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对整个金融体系产生影响,如2008年美国房地产抵押贷款引起的次贷危机使整个金融体系发生动荡。
注释:
整个资产证券化和再抵押环节中的主要参与方会成为区块链上的节点,如上例中的银行A、投资银行B、对冲基金C、监管 机构等,从资产的第一次抵押,再到之后的交易、包装重组进行上链记录。
①购房者向银行A申请房屋抵押贷款,为了获得优惠利率授权银行A可以对房屋抵押债权进行再抵押,银行A将抵押贷款 的细节记录到区块链中,并按照监管的要求生成智能合约,将再抵押率上限设定为 140%。
②银行A将抵押贷款债权的75%与其他类似的抵押债权打包进行资产证券化出售给投资银行B,银行A需要将交易细节上传区块链得到智能合约的批准,智能合约自动计算当前的总再抵押率为75%,低于预先设定的再抵押率上限,允许交 易。
③投资银行B 再将购买到的抵押债权的75%与其他债权组合成新的资产包出售给对冲基金C,投资银行B需要将交易细节 上传区块链上得到智能合约的批准,智能合约监控此交易将使债权的总抵押率上升至 131.25%,符合条件,允许交易。
④对冲基金C将抵押债权通过场外市场重新包装出售给投资者,对冲基金C需要将交易细节上传区块链上得到智能合约的 批准,智能合约计算得出此交易将使该笔债权的总再抵押率上升至187.5%,自动终止交易的进行。
第一,通过运用
区块链技术,将提高在资产再抵押过程中的透明度。投资者可以查看底 层资产的担保价值、风险
评级、所有权的历史记录等,然后做出投资决策,当资产池中 任一债权发生违约,投资者就能迅速知道,并重新评估资产价值。第二,可实现自动化 监管。监管机构可以更清晰的维护历史交易和再抵押记录,且这些记录不可篡改。智能 合约可以确保资产再抵押不会超过监管警戒线,最大程度地满足穿透式审核和监管的要 求,降低处理和监督成本。第三,监管机构通过区块链技术进行合规监管,提升交易透 明度,极大的降低违约事件对金融市场的影响,提高金融稳定性。第四,智能合约使得 机构和个人投资者对底层资产的尽职调查成本和时间成本都大幅下降。
3、 区块链应用于资产再抵押业务面临的难点
在技术上,区块链在资产再抵押上的应用已不存在挑战。而金融机构、监管部门对区块 链在资产再抵押上应用的接受程度,市场监管如何组织等问题上可能还面临一些调整。
例如,各金融机构对抵押贷款的计量标准还不统一,风险计量方法和标准各有不同,标 准化制度规则还需金融机构和监管机构不断沟通建立起来,各金融机构、参与方的
联盟 也需要建立起来。
从监管部门的角度来看,如何把这样的生态体系建立起来,需要涵盖哪些金融机构,准 入标准和门坎,也需要统筹规划。从法律合规层面来看,资产再抵押若应用区块链技术, 会涉及到资产交易衍生出的所有权认定合法性等一些法规问题,还需要确定。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