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登录网站

首页 区块链生态 查看内容
  • 2482
  • 0
  • 分享到

区块链:解决分布与共识矛盾的机器

2018-11-6 09:37

来源: 巴比特 作者: 李凯龙

人类通过合作机制的建设,在历史上走出了一个又一个的囚徒困境。区块链技术的本质就是借助博弈中的合作和协调,促进信息的透明及达成协作。

— 协调预期 纳什均衡 共识与制度 —

除了以囚徒困境为代表的个体和集体存在冲突的情况,还有一部分社会行为的参与方,彼此之间其实并没有利益冲突。我们继续采用上篇中交通行驶的例子,道路上相向通行的车辆本来可以并行不悖,因为它们全都遵守靠右行驶的规则。由于修路打乱了人们对这一个规则的预期,才导致后面冲突可能性的出现。

从博弈论的角度,我们将这一情形称之为协调问题,前面论述的个体和集体存在冲突的状况则被定义为合作问题。有时候协调和合作是单独出现的,但更多情况下二者会交织在一起。协调和合作都需要依赖信息透明和加强沟通,不同之处在于,针对合作问题的应对之道主要是采取激励,而对于协调问题则一般通过让参与者拥有一致预期的方式(比如借助障碍信号灯的设置,让司机彼此都知道对方会靠右行驶,可以大大减小发生碰撞事故的可能性)。

到这里让我们来简单总结一下人类过去在协作中(包含合作与协调)付出的努力,这当中主要分为三个层次:底层是参与主体之间的博弈,在这一层,针对协作的不同场景,博弈的各方会不断进行信息收集和行动决策,通过将事物的构成因素进行演绎,我们会在个体利益和集体利益中寻找出各种权衡——这里的个体和集体分别对应的是我们经常在文章中提到的分布和共识。

紧接着,伴随博弈不断地在分布的个体之间展开,在经历了一系列的矛盾冲突之后,我们会自然地总结出一些规律,并逐渐演化成某一群个体普遍认同的共识,这个就是中间层,也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和生物界的进化一样,人类在社会发展中也通过博弈和斗争,不断地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寻一套有序的规律,并借此推动事物的发展。

底层的博弈会产生纳什均衡(共识),同时借助激励和协调预期的方式,我们会努力扩展个体和群体整体利益的边界,从而在中间层面不断达到一个更为理想和更高维度的纳什均衡,为之后建立稳固的范式奠定基础。

 

货币就是经典的博弈和产生共识的例子,其最主要的功能是充当交换的一般等价物。例如甲、乙、丙分别拥有水、谷物和肉,通过相互交易,三个人都可以获得一定量其他人拥有的物品。由于每次都进行物品价值的换算不利于高效地开展交易,这时就需要有一个大家都认同其价值的物品充当媒介。

历史上贝壳、羽毛、犬牙、纺织物甚至岩石都曾充当过交换的媒介。随着生产力的提升,我们能够创造出更为丰富多样的产品,并且伴随分工的出现和细化,人类彼此之间交换的需求开始变得越来越多。这个时候,以黄金、白银等为代表的贵金属由于价值稀缺、不易破损等特性,开始逐渐成为人们在交换中广泛认同的物品。

直至纸币以及后来电子货币的诞生,这种交换媒介变得更加易于携带,支付的简便性也得到极大的改进。在这一过程中,配套的制度开始建立起来,尤其是国家信用介入到货币发行后(货币的形成早于国家的形成,因而货币最初并不以国家权力作为信用背书和兑换保障),货币的供应、价值调节等成为了国家的特权。再后来就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现在我们所熟悉的中央银行、加息减息和投放回购的机制,这就来到了我们说的最后一个层面。

这个层面在最上层,它是我们根据底层和中层发展经验抽象出的,覆盖广泛人群和具备普遍代表意义的制度(机制)性的描述。人类历史上形成的一系列政治和经济制度对应的就是这个最上层的内容。

在前面两层的共同推动下,有的时候我们的制度会更倾向于调动分布个体的积极性,比如全球化,优点是充分发挥各国的经济和劳动力优势,实现更大范围的交换和普惠,但这样也客观上会让原本领先的国家暂时失去一些发展速度。另一些时候,我们则希望制度能够保证迅速达成共识,因而更加注重权力的集中行使,比如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法西斯国家内部采用集权统治,这样做会更有利于快速整合各项资源,从而在战场上赢得先机,显然这种方式也会是一把双刃剑。

此外,很多我们现在认为坚不可摧的制度体系也并不会是一成不变的,博弈和共识催生了它们的建立,同时又会不断地淘汰掉其中不合时宜的部分。我们可以将制度想象成湍急水流中的巨大石子,虽然看上去只有它能够改变水流的方向,流水不断地冲刷则对它无甚影响。但是过个几十年再来看,我们会发现它已经被彻底改变了模样,比如棱角被削去了好几边,浅褐色变成了深褐色等等。

流水就是作用于巨石的底层博弈,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冲击,一点点改变它内部的原子和分子结构。在不断于混沌中尝试的过程中,看似弱小的流水终会在某个时刻突破那个临界点,并让环境彻底发生改变。这个基础之上,人类社会又会开始新一轮的循环,那些现在看来辉煌无比的大厦轰然崩塌,新的博弈开始,曾经健硕的身形已然支离破碎,与岁月一齐悄然沉入黑暗的水底,水流却依旧滚滚向前。

区块链的本质是我们借助对社会中不同个体间博弈过程的理解,通过对现有技术的重组改进构建出来的协作体系,也是解决分布与共识矛盾的机器,从它不长的发展历史上,我们也可以再次体会到之前文章中提到的矛盾-演化这个指挥魔棒的巨大威力。

2009年中本聪综合了博弈论、货币和密码学等的知识,创造了“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比特币。人类历史上首次可以不依赖一个中心化的机构,仅仅通过各自维护的分布式账本就可以创建信任,进而推动组织的运转。

类似贝壳、羽毛和岩石,我们将这个电子现金系统中通过博弈形成的共识的产物称作比特币,并逐渐赋予其等同于现实世界货币的储存、记账和支付的价值,我们也将以比特币为代表的主要在数字货币端应用的区块链技术时期称之为区块链1.0时代。

2015年,以太坊的上线让我们发现区块链系统的价值不仅仅在于产生数字货币。通过智能合约系统的设计,我们得以将比特币系统丰富的技术内涵应用于更广泛的现实世界。依赖去中心化账本和交易机制的嵌入,共识的应用范围从数字世界延伸到物理世界,由此可能产生整个人类社会协作关系的改进和信任的极大提升,区块链技术也因此迈入2.0时代。

在比特币世界,中本聪从混沌中寻找到分布与共识这一矛盾的核心,并通过合理的设计让博弈有序进行,由此不断推动共识的产生。美中不足的是,虽然比特币也涉及与实体世界的互动,但由于缺乏较为简便的编程语言,对安全和公平的极客式追求,以及中本聪个人的一些主观因素等,比特币系统的整体价值更多只是停留在电子货币的层面。

以太坊的Vitalik Buterin(中国翻译为“V神”)等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进一步提炼出具备更高价值的共识,由此打开了区块链技术通向现实世界的曙光。几乎也是在该时期,区块链开始走出纯粹技术的社区,并引发了一连串商界、学界乃至政策制定者的大讨论。这当中从技术原理中抽象出的经济组织、自主治理等机制,与人类历史上那些经典的理论汇聚到一起,将有可能极大的推动人类迈向数字社会的征程,也为我们勾画出一副迷人的未来世界的图景。

*李凯龙,数字机构劫波科技创始人兼CEO。
李先生就读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和法学院获得硕士学位,拥有香港中文大学mba及北京外国语大学语言文学学士文凭,并被公派到欧洲多个国家留学。李先生曾供职中美顶级的一/二级市场投资及基金;曾于腾讯从事研究与投资工作,期间在腾讯研究院担任首席研究员;曾出任中国五百强佳兆业金融控股总裁助理职务,负责战略业务规划及金融/科技/消费板块的投融资和运营管理。李先生还是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和香港中文大学博士及研究生课程讲授学者,并为清华大学院系校友会之理事。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登录 后参与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