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登录网站

首页 区块链生态 查看内容
  • 3109
  • 0
  • 分享到

未来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将深度融合

2018-12-5 22:01

来源: 中国电子学会

编者按:2018年11月28日至30日,由长沙市人民政府、中国电子学会、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共同主办,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国电子学会区块链分会、中电会展与信息传播有限公司联合承办的2018国际区块链大会,于中国长沙国际会展中心成功举办。秉承“集智 链新 赋能”的主题,大会齐聚了中外区块链领域的众多国内外重量级嘉宾,共同就行业现状、政策风向、前沿趋势以及未来应用等话题展开了深入的探索与思想碰撞。

未来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将深度融合


中国电子学会区块链分会专家们通过参与大会,并对区块链行业进行了独到而深入分析,总结出如下重要观点。观点整理如下。

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的新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和经济结构,区块链技术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快速成长和突破应用。随着数字社会的到来,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将深度融合,物理空间将向数字空间快速演进,这将重塑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并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法律产生深远的影响。

1.目前区块链技术处于快速成长和发展阶段。区块链技术成长与发展迅速但尚不成熟,部分核心技术有待完善与提高。例如:安全模型的建立、共识机制的设计、隐私保护下的数据操作和处理等,基本还停留在理论探讨阶段,不能支撑广泛的应用;隐私保护下的数据共享等问题亟待解决;可扩展性、跨链技术需要突破提升;数字资产与实体资产的可信绑定任重道远;智能合约还处于初级阶段,其自身的安全性、完备性和异常处理机制需要具有严格形式化的分析方法。

2.区块链将构建信息基础设施的新形态。未来几年区块链技术将完善、升级互联网底层逻辑,有望成为构建未来信息基础设施的核心技术。类比互联网的核心“细腰”IP协议,区块链技术有望成为未来信息基础设施的核心“细腰”,在底层逻辑层面即支撑深度融合数据对象之间可信互联、按需协同和智能计算,使当今无序、失序和信任缺失的互联网转变为可信信息基础设施,实现数据所有者对数据的自主权。

3. 社区生态是支撑区块链技术创新与发展的重要“土壤”。基于技术发展“成长性构造、适应性演化”的客观规律,社区生态的建设在技术体系和标准形成过程中将日益重要。没有支撑其发展的生态,区块链将缺乏持续成长的动力。

4. 区块链将有助于数据确权并推动数据资源的共享利用。区块链技术有利于打破巨头垄断,构建尊重每个数据源主体权益的有序规则体系,提高数据源之间按照规则和利益进行有效协作共享的效率。数据资源的确权、互通、共享、交易将带来一系列模式创新。

5. 区块链技术将成为经济发展和增长的助推器。产业需求与技术发展结合将是主流,区块链技术正与金融、存证、供应链管理、版权保护、公共服务、共享经济、智慧城市等多领域结合,相关应用在快速落地,赋能实体经济。数据与应用解耦、隐私保护、复杂场景下的应用将渐次展开。区块链技术将与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物联网深度融合发展。法定数字货币的推出,将真正实现信息流与价值流的融合,从而促进区块链大规模商业应用。

6. 区块链技术将促进社会治理的提质增效。区块链技术使得各类组织管理将更加科学、透明、有效,诚信体系得到有效改善;科技监管体系将得到大力发展,具有大监管小隐私特点的国家链有望逐步形成,国家层面需要有便于监管的实名身份认证体系,具体应用层面则以隐私保护为主。监管体系本身需要辅以监管链以防监督滥用。

7. 区块链发展愿景。区块链技术将有助人类社会进入全球智能治理与协作的新模式,呈现出国家级的跨链应用。智能合约以代码的形式在区块链中建立规则和约束,有望成为数字社会的法律,社会治理逐步迈入可编程阶段。

8. 区块链技术发展建议。全球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基础设施、关键技术、基础链、行业协议和开源平台,呈现“西强东弱”态势。我国应重视区块链领域基础技术研究,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一是在国家层面统筹规划,促进涉及区块链技术的跨学科共性基础研究与交叉学科应用研究;二是由国家层面推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由国家自主引导的区块链公共信息基础设施,增强技术的引导权和平台的自主掌控权;三是为技术和产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加大区块链技术的正规化人才培养力度,建设相关人才评估体系;四是打造技术健康生长环境,整合政府、高校、企业、行业组织等资源优势,推动区块链生态的发展;五是适时推进国家标准体系建立,提升我国标准工作的国际话语权;六是加强政策引导,兼顾国家利益、产业利益、社会公众利益与市场利益分配的平衡,促进区块链技术健康、快速、有序发展。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登录 后参与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