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上链是现在很火的词语,但是很多人在聊到资产上链的时候都容易犯晕,既好像知道是什么意思,但是又说不出个明确的所以然。
在我看来,目前市面上对资产上链的理解,可能包含了多层意思,至少有以下三层意思,这三层意思有区别,如果混在一起,就很容易对“资产上链”犯晕。
A、把资产登记到链上——类互联网模式的资产上链
把资产登记到链上,可能是大家对资产上链最直观的理解,而且这也确实是所有资产上链都必须要经历的一个过程。
这里的登记是一个统称,登记的具体内容包括资产标的、所有权、权利、义务等等。
把资产登记到链上是上链难度最低的形式,也是最广泛的上链形式,把资产登记上链之后,直接对全社会公开,可以享受
区块链本身的不可篡改特性,可以避免第三方登记机构作恶带来的负面影响,这种上链登记本身甚至是可以得到司法认可的。
登记是为了确权,确权是为了交易,交易天然就是资产的属性。如果仅仅是将资产登记在链上,而没有后续的交易、结算、支付上的便利性,那么这种资产上链的意义有限,与互联网时代把资产登记到网上,比如把专利登记到专利局,房产登记到房产局并没有本质区别。
B、利用区块链进行分布式记帐与跨系统结算——类
联盟链模式的资产上链
我在之前的文章有举过例子,我们现在已经有很多资产上网了,比如说股票、债券,比如说我们支付宝里的余额,比如说我们的公积金帐户,在特定的中心化系统中,我们有很多对资产的操作可以直接在网上完成,非常方便。
但是,有些地方互联网无法完成,必须要靠区块链才能完成,比如在跨公司、跨系统、跨中心的结算与合作当中。
比如说,我们在使用支付宝的各项功能的时候都很方便,无论是还信用卡还是买电影票还是用来慈善捐款,但是你却无法用支付宝在京东购物时付款,却无法用支付宝来还京东白条(京东
金融的一项服务)。为什么?因为支付宝和京东不是属于同一个公司,不同公司之间的数据相互不流通。
比如说,你在医院住院,出院的时候需要去排队办理很多手续,比如说打印住院期间的流水明细,比如说办理出院结算手续,比如说去办理医保结算等等,没有半个小时,这些手续办不完。为什么要这么麻烦呢?因为一旦你办理完出院手续,事实上相当于医院这部分的程序就走完了,当涉及到医保结算的时候,这就不单是医院这一个系统的事了,还涉及到医保的系统,目前这两个部门的数据系统无法直接对接,所以需要你自己去排队办理。
再比如说你在交易所买卖股票这件事,目前我们在交易所买卖股票实行的是T+1制度,也就是说你当天卖了股票,资金到帐的话要等第二天。如果遇到节假日还得往后顺延,如果遇到十一、春节这样的假期,可能还要等一周之后。可是现在交易所技术这么发达,银行技术也这么发达,为什么还需要等这么久呢?为什么不是秒到呢?
因为交易所、银行、证券登记结算机构这是三个不同的部门。如果你单纯只在交易所买卖股票,那么你的成交时间是按秒计算的。但是一旦涉及到其他部门,比如与银行的结算,这就需要有一个对账结算的过程,这个过程是需要耗费时间的,这才是低效率的原因所在。
区块链可以提供一种分布式记账的模式,大家可以在密码学知识的保护下,既把数据与其它部门共享,又能保证数据为自己所有,通过分布式记帐,达到跨部门之间的合作与实时结算。
这种情况下也需要用到区块链,这里涉及到的资产当然也属于资产上链,很多联盟链都正在朝这个方向努力。
在介绍完前两种模式之后,就进入最主要的公有链模式了,在公有链模式下,资产上链的核心就是实体资产TOKEN化。
什么叫实体资产TOKEN化?再直白一点说,就是实体资产发币。但是用“发币”这个词严格说来是不准确的,因为币是有价格的,涉及到融资的,需要上交易所的。我们这里说到的TOKEN不一定需要上交易所,只是通过TOKEN的量化和可编程功能实现对其的管理,比如分红、转让、回购、注销等,这些操作都跟价格无关。
比原链白皮书在介绍实体资产上链这一节中,举了三种主要上链资产:非上市公司股权、收益权、资产证券化。为什么主要列举了这三种呢?因为这三种都可以非常方便的TOKEN化,都对TOKEN有着很强烈的需求。
除了这三种资产,当然还有其它的资产也有发TOKEN的需求,比如之前比原链与某文物交易所合作,该文物交易所就完全可以用TOKEN对下属的文物进行管理,类似于ERC721标准的TOKEN,每一个文物都直接上链登记,并且后续可以直接支持
数字货币支付、转让、拍卖等。
但不管用什么标准,对大部分实体资产来说,资产上链的本质就是资产TOKEN化。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