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大家回忆一下,Token是怎么走入人们视野的。2009年,中本聪发表了一篇论文《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
比特币正式登上历史舞台,随着交易功能的引入,比特币自身所包含的各种新颖特质吸引了更多人入场随着参与的人群逐渐增加,人们开始研究比特币的底层技术,于是这才有了“
区块链”这个概念。
所以,很多人说比特币所代表的token是区块链底层技术为基础而开发的一枚“应用”,而事实上,是先有了token这个应用,人们才开始研究Token背后的底层技术和一系列机制。
本来,按照这个路径发展下去,Token应该能够伴随
区块链技术的成熟,广泛运用在各个公链的社区主体之间完成奖励和价值输送的职能,然而现实中,随着参与者规模的不断扩大,这种基于“共识机制”定价的模式,和脱离了传统
金融体系监管的交易机制,很快吸引了更多的人参与其中挖矿或投机,所谓的“币圈”在一枚Token的指引下开启了日夜兼程的狂奔模式。
相比较之下,链圈的码农和极客们就显得佛系得多,声称专注底层技术,用科技改变世界,对那些追涨杀跌的唯利益论不屑一顾。这些仿佛都让币圈和链圈从此渐行渐远。
近年来,随着代币发行门槛的降低,
ico的繁荣,许多致力于研究区块链技术的企业也开始纷纷发行自己的token,这让币圈和链圈开始有了融合的迹象,而商业嗅觉最敏感的互联网圈、创投圈、VC圈和主流金融圈也纷纷参与其中,参与人数、资本体量和代币总量的激增,使得整个区块链领域陷入了鱼龙混杂的局面,出现了很多为圈钱而发币的空气币公司。
然而自从去年我国境内的ICO被叫停,资本和人潮有了趋于理性的倾向,币圈和链圈的分化又渐渐明晰了起来。
如今,但凡跟区块链沾边的公司,为了规避风险,以“避Token不谈”为政治正确,而很多有意布局区块链的企业,也只得从建立私有链开始尝试。这一点很像几年前,2013年和2014年,比特币曾经遭到全世界多个政府打击,使得许多相关的创业者和技术从业人员开始对其正在研制的技术和应用实施“去token”化。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