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仁康用两个数据作对比:“目前,全国企业每年的应收款规模约26万亿元左右,
金融机构和保理公司的应收款融资总额约0.22万亿元。”
而在这占比不到1%的市场中,就为浙商银行带来了千亿规模的业绩。截至2019年9月末,该行累计为2113户企业盘活应收账款1647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仅在基于应收款链平台的
供应链金融领域,浙商银行就结合不同应用场景陆续研发推出
区块链订单通、仓单通、分销通、分期通、银租通、“H+M”等专项授信模式等和行业解决方案。
而银行业务中的“区块链+”可以拥有丰富的应用空间,除了在供应链金融之外,支付清算、贸易金融、金融交易等领域均可实现落地场景。
以比亚迪为例,作为电子零部件的世界级制造企业,比亚迪有着“制造业基因携带者”称号,这一美誉之下,包含着国内外上下游大量中小企业的业务往来。
在浙商银行与比亚迪联手打造的“迪链”平台上,比亚迪负责商圈用户的准入和身份认证,供应商的相关交易均在应收款链平台办理,可选择持有到期、转让给金融机构等,推进区块链应收款替换商票成为比亚迪结算方式之一。
区块链的兴起,为银行转型开辟了新赛道。但在沈仁康看来,虽然区块链在金融领域应用前景广阔,但其本身只是一项技术,其价值的体现在于如何找到应用场景。
沈仁康介绍说,在探索
区块链技术应用上,浙商银行还进一步探索了区块链应收款进行资产证券化模式。2018年8月,“浙商链融2018年度第一期企业应收账款资产支持票据”成功发行,这是银行间市场首单应用区块链技术、直接以企业应收账款为基础资产的证券化产品,意义在于架设起了实体经济企业与金融市场之间的通道,将债市“活水”导流至供应链上下游中小企业,实现对实体经济企业的精准滴灌。
截至目前,浙商银行共发行的企业应收款资产支持票据(ABN)12期,共计59.85亿元,服务实体企业数百家。
小至个人客户间相互转让一笔理财、大至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神秘”的区块链技术,已被浙商银行广泛应用到金融服务中。
自2019年初《区块链信息服务管理规定》正式实施以来,浙商银行的应收款链平台、仓单通平台、个人理财转让平台、同有益平台等5个区块链服务平台获得了国家网信办发布的首批境内区块链信息服务备案编号,成为了银行同业备案服务最多的银行。
沈仁康一直在思考商业银行如何在持续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实现自身转型发展。
“面对互联网浪潮,我们顺势而为,运用大数据、区块链等金融科技,不断创新应用、迭代产品。今后,浙商银行将继续创新金融科技应用,以平台化方式重新定义业务和服务,构建‘科技+金融+行业+客户’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平台化服务银行’,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他说。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