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以知识、技术、信息、数据等新生产要素为支撑,以大数据、
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抓手。这些都着眼于生产力层面,而
区块链则是对“共识人群的一种管理方式”,会带来生产关系的变革。
以智能制造为例,去中心化的工业数据分布及以用户价值为导向的定制化生产,有望突破工业互联网发展中数据安全与企业盈利模式这两大瓶颈,为工业互联网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广泛普及提供技术支撑。另外,目前
区块链应用比较成熟的
金融、保险、物流、公共服务、认证和公证、信息和数据共享等领域,在山东也具有广阔的应用市场。
山东应加快开展“区块链+”行动,深化
区块链技术在各领域、各行业的场景应用;同时要防止区块链技术被滥用,一哄而上又一哄而散。
首先,在全国开始编制“十四五”发展规划这一关键节点,山东应积极加强对区块链的研究工作,利用科学方法,对全省区块链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技术产业最新发展态势等进行系统梳理。在此基础上,编制区块链发展专项规划,明确发展思路和目标,确定重点发展领域以及重要工程,出台针对性强的支持政策,组织制定区块链应用行业规划和技术标准,形成系统完善的区块链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构建优良的区块链创新创业环境。
其次,构建协同创新体系,攻关关键技术难题。区块链技术突破及与其他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创新融合,需要包括政府、链条各参与方、技术提供方等在内的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构建协同创新体系。一是密切关注国内外技术发展动态,促进区块链技术与
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的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包括共识机制、密码学、互操作、隐私保护等在内的核心关键技术研发,适度推进标准制定。二是支持和培育开源软件,尤其是区块链即服务(BaaS)平台的建设,构建软硬件协同发展的生态体系。三是统筹优质教育科研资源,培养学科交叉、知识融合、技术集成的复合型人才。四是建立健全高校、研究机构、行业协会、智库等的协同推进机制,加强在技术攻关、瓶颈突破、标准制定等方面的协调配合。五是整合现有区块链相关研究平台,成立山东省区块链产业技术研究院,统领我省区块链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
其次,深入推进示范应用,赋能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区块链技术在建立信任关系、提高协作效率、促进数据共享、提升政府穿透式监管能力等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开展“区块链+”行动,深化在各领域的场景应用,尤其是对山东“十强产业”赋能,并凝练形成具有可示范推广的经验模式,推动全行业应用。在社会治理方面,可优先选择政务数据共享、医药品溯源、普惠金融、司法存证等国计民生重点领域,组织开展区块链应用的先导示范,培育行业龙头、领军企业和产业生态。另外,在壮大山东区块链产业规模的同时,也要注意产业链结构的优化,按照基础设施、行业应用和综合服务三大板块进行合理布局,加强重点行业的平台型企业的培育,共同推动整个产业生态的良性发展,为各产业的新一轮发展赋予新动能。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