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知识产权局、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等公开信息不完全统计,我国
区块链专利的申请起步于2014年左右,当年区块链专利申请数量为13件,2015年发展到32件,最早一批原生性区块链公司成为区块链专利申请的主力。
2016年,一批原生区块链公司陆续有批量区块链专利申请,使得当年申请量迅速上涨到470件。2017年,区块链专利申请量达到1246件。与此同时,大公司开始入场。这一年,阿里巴巴迅速以57件申请数占领榜首,并将申请数量的优势持续保持至今。
大公司的入场搅动,反映出
区块链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走向主流,同时也让小公司倍感压力。记者注意到,在申请数量上,从2018年起,互联网巨头和国家队开始挤掉原生区块链公司占领国内和国外申请数量榜首,显示出其充沛的研发资源和较强的专利意识。
一位来自上述最早一批申请专利原生区块链公司的高层透露,申报国内每件专利的费用在一千元左右,而申报国际性专利的成本在几千到一万美元不等,作为初创公司很难在此领域投入。此外,他也认为,专利质量重于数量,从目前的授权量来看,原生区块链公司显然占有优势。
需要注意的是,专利申请与专利授权是两个概念。链塔智库首席分析师于睿告诉记者,专利申请一般要经过“提交申请—受理—初审—公布—实质审查请求—实质审查—授权”等几个环节,完整流程耗时一般2年左右,想获得授权的难点在于专利的新颖性和创新性。
根据零壹财经分析师任万盛《中国区块链授权专利排行榜》对中国知识产权局和世界知识产权局公开数据分析清洗后结论,截至2019年10月,我国累计区块链专利申请数量达到1.29万件,480件专利获得授权,授权率4.48%,远低于AI、大数据等技术。2016~2019年10月,我国区块链专利申请总数从745件增至12909件,数量增至17.33倍。获得授权的区块链专利,从102件增至480件,数量增至4.7倍。由于申报数量大增,区块链专利授权率从18.09%降至4.48%。如果从目前的授权量看,占领申请量榜首的互联网巨头并不占优势。
这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基于区块链的发明性专利审核时间较长,授权爆发期未至。有
北京地区专利代理人透露,“发明专利”较之“外观专利”等需要做实审,周期一般两到三年。当审查人认为发明专利不满足专利法要求时,会给出审查意见再要求做答复,这一过程有可能多个回合,也有极端情况5年都不一定能申请到。
此外,区块链技术的行业标准未定,也为专利审核和专利质量评判设置了一些障碍。任万盛认为,相关审核人员缺乏足够标准依据,因此更依赖对相关技术的掌握程度以及相关经验是否满足专利法规定进行判断。
北京知识产权局审协北京中心副研究员杨栋向记者透露,知识产权领域目前对区块链技术的重视开始加强,招收人员上也有很多该领域知识背景。“但目前并没有专门为区块链去设置专门审查人员,除非这个领域真的变成一种信息基础设施。”
从上述专利申请和授权的内容看,其技术要点主要覆盖数据验证认证、交易验证管理、多链跨链、身份系统、智能合约等方向。应用方向依申请量排序主要围绕交易系统、底层架构、数据安全、
数字货币和监管科技。
行业共识在于,国内专利主要是技术改良以及应用创新,关键技术基础专利和核心专利较为薄弱。
如何理解这两种方向上的差异?“核心就是源代码是不是自己写的,这是自主研发的根源。这个在可维护性上看差别很大,如果用第三方代码,一旦核心功能出问题,靠修修补补可能解决不了。如果出现底层技术的授权方不再授权的极端情况,相关应用就可能存在停摆危险。”布比科技CTO王璟曾向记者解释。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