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是什么?根据《后厂村7号》记者梳理,关于它的基本定义是:各参与方基于共识机制和智能合约,建立数字信任的分布式共享账本。在区块链上面,数据难以被篡改,可以共享,可以认证,交易对手可以互选,并且是可以回溯和可以审计的。(据李礼辉、陈纯等人的说法)
陈纯院士10月31日在见记者时也打了一个通俗的比方:在一个村子里,张三借给李四一百块钱,通过广播站向全村广播了这样一次借债行为,全体村民听到广播后,经过点对点的确认,分别在自己的账本上记录下这样一次借款事件,结果就将出现没人有敢赖账、也不会有人赖账的情况。
陈纯说,“区块链的一个思想,就是单点发起、全网广播、交叉审核、共同记账。”
区块链的这种技术特点,不仅天然地适用于
数字货币(
金融),也已经有不少关于它可以与某些实体产业融合应用的讨论,但这种技术究竟将带来什么样的应用局面,业界人士也是说法不一。有人宣称下一代互联网基础设施有可能建立在以区块链为核心的基础上,也有人看法谨慎,认为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能够用区块链重构,这个技术只适合某些特殊的场景和新商业构建。
然而不管是哪一种应用和构建,根据《后厂村7号》记者了解,区块链要想取得进一步的发展远景,都需要有坚实的基础支撑,而这个基础支撑,就是对于底层技术的掌控。
“各个国家均未实现
区块链技术的大规模应用。”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区块链工作组组长李礼辉12月22日在出席网易经济学家年会时介绍,区块链的数据库、P2P对等网络、密码学算法等基础组件技术虽然相对成熟,但必须进一步达到集成应用的新要求,其他共识机制、智能合约等新技术也有待完善。据他提及,国际上的一种说法是,区块链技术发展成熟还需要5-10年,而中国也在致力于突破区块链技术规模化可靠应用的瓶颈。
从政府到业界,实际上都在关注区块链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问题,结合此前相关采访主体对《后厂村7号》记者的介绍,中国目前的区块链发展还是基于国外的开源区块链底层平台,中国重新开发的开源系统,也都是在
以太坊或者说超级账本之上。
资料显示,以太坊是一个开源的有智能合约功能的全球性公共区块链平台,由号称“V神”的俄罗斯籍黑客杰弗里?维尔克等人创建,而超级账本则由芬兰籍电脑程序员林纳斯·本纳第克特·托瓦兹创立的Linux基金会主导发起。
作为金融界的权威人士,曾担任过海南省分管经济工作的副省长和中国银行行长的李礼辉也披露,中国在区块链底层技术上缺乏自主产权,对国外开源程序的广泛应用可能导致技术的依赖风险,而且必须遵守开源平台注册地的司法管辖和法律约束,潜藏地缘性政治风险。
李礼辉以2019年10月美国和日本签署的《数字贸易协定》为例,援引了其中的“禁止要求企业公开计算机源代码、(
人工智能)算法”条文来佐证自己的看法。
此前有媒体直接点明,美日的这个贸易协定指向了全球数字贸易规则制定的主导权(据中国新闻社)。
“区块链实际上是各个技术的集成,目前在这个领域还有很多工作可以做,(需要更多)新的专利与想法,这是一片新的天地,别人还没有把它占领。”挪威工程院院士、国际电子电气工程师协会(IEEE)联合主席容淳铭在海南出席全球区块链部长级会议时这样告诉《后厂村7号》。容淳铭的另一个身份,是欧洲地区性信息和通信技术(ICT)标准化组织标准顾问,他认为,在区块链技术发展上中国可以和欧盟合作。
容淳铭出生于中国
广东,他是国际区块链研究领域代表性的科学家之一,在中国不少会议活动场合,他的名字经常与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纯并置。
今年春天,陈纯担任主任的浙大区块链研究中心正式创办英文学术期刊《区块链研究》,邀请陈纯担任主编,而容淳铭则是该刊的共同主编。媒体报道说,浙大区块链研究中心将融合国内外学术资源和产业资源,把《区块链研究》打造成面向全球的、有国际影响力的、发布一流区块链领域最新研究成果的学术期刊。(据新财经杂志)
此外,容淳铭还担任了去年5月成立的中国计算机学会区块链专委会顾问,他的团队也有项目在中国落地,与中方围绕网络强国战略进行数字经济、可信网络建设等方面的技术合作(据
青岛日报等)。
在过去一年多时间,欧盟和欧盟相关的成员国先后建立了区块链
联盟及共同宣言、“盖亚-X项目”、地中海七国组织、人工智能与区块链技术专项投资基金等各类组织或项目。媒体披露的信息称,欧盟委员会从2013年开始就一直为
区块链项目提供资金,预计到2020年,用以资助利用区块链技术项目的金额将高达3.4亿欧元(据第一财经等媒体消息)。
“如果重要的技术都是基于别人的基础上发展,那么以后也可能类似安卓系统一样,从生态系统上被管制”,容淳铭说,“生态也要掌握在自己手中,而不仅仅是开源。”
根据陈纯的说法,在区块链方面,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发展路径各有不同,西方国家集中在以公有链为驱动的金融创新,中国则在以联盟链为基础的底层平台建设上有优势。但联盟链的底层研究仍然是以美国为首的国家占有优势。“我们的优势是集中于联盟平台上”。
陈纯更看好联盟链在中国的发展,认为其性能优于公有链,“中国区块链技术发展重点是自主可控的联盟链。”(据李礼辉介绍:区块链可分公有链、私有链和联盟链,目前实验性商业应用大多采用了联盟链技术架构,这是一种分布式、多中心、有中介的架构,中国区块链金融研发大多采用多中心联盟的分布式共享账本架构)。
在各国群起竞逐的过程中,谁能成为全球区块链最强国,暂时还无有定论,但中国业界一些主体对于前景抱有信心,清华大学信息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邢春晓就抱持这样的看法。
在国内区块链研究中,北有清华,南有浙大,媒体分别用“清华系”和“浙大系”并称当前两大区块链科研的头部阵营。据了解,早在2016年,清华大学就是国内较早举办区块链大赛和高峰
论坛的机构之一。
到了2017年,清华又推出了国内高校最早的研究生区块链相关课程,包括王小云院士在内的学者参与了授课。(据《互联脉搏》)。
而12月初在海南参加区块链全球部长级会议的邢春晓告诉《后厂村7号》记者,2016年他在清华大学校务会上做了区块链技术和
比特币应用的汇报,当时几位校领导听得也是模模糊糊,不过在他的讲解下,最终他们还是基本听明白了区块链和比特币是怎么一回事。
邢春晓看好中国在区块链方面的发展。他认为,近百年来信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特别是起源于美国的互联网,已经发展超过了半世纪,中国则只用了25年就走了别人近半世纪的路程。据此,在区块链这个赛道上,邢春晓也相信中国实现“弯道超车”将是大势所趋。当然,不可或缺的前提有三:一是政府的监管和引导;二是要有核心技术积累的过程;三是产业模态的创新。而在此过程中,学者身份的邢春晓也提出,作为科研工作者,则需要坐下来,甘于寂寞,真正做好区块链核心原创研究。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