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
区块链发票赛马日渐激烈,系统搭建投入不菲,但据记者了解,目前入局相关企业很难从单一项目中得到对等的商业回报。
前述电子票据行业人士透露:电子发票系统领域竞争激烈,单纯做系统开发回报甚微。去年一家大型电子发票服务机构去竞标一家国企自建项目,招标额3000万元,中标额仅50万元。电子发票都不赚钱,区块链电子发票更不赚钱。“以某地方和大厂的项目为例,整个项目的中标金额在几百万级别,不足以覆盖成本。”
因此,发票业务背后,企业、个人数据带来的想象空间或许才是重点。相关报告显示,电子发票对高频次交易行业的成本削减效果更高,线下行业的数据存量价值巨大,在行业渗透数量累积至一定程度后,衍生行业如银税合作辅助征信业务、企业级服务等逐渐发展,电子发票行业空间才能被彻底打开。首先是数据被运用于风控环节的
金融变现。据记者了解,去年以来,针对税务发票企业的贷款放款量增长极快。航天信息旗下助贷业务、微众税银、金蝶征信等平台均是其中重要玩家。这背后,其实是税务发票数据对企业经营能力的多维刻画。
一条发票流转链条,通常涉及税局、税控设备提供商、ERP财务公司、受票方、开票方等多个参与方。从行业上下游划分看,航天信息、百望股份等税控设备提供商相当于发票“出口”,是行业基础设施,不过在“去税控”的背景下,近年来,其开始发力系统平台建设,具备极强的转型动力。
而互联网巨头盘踞流量和交易入口,想实现“交易即开票”的电子发票闭环中的话语权,
区块链技术则是一块很合适的敲门砖。据业内人士透露:前述某地方区块链发票项目,密码区实质使用的区块链hash(哈希算法),并不是税控盘赋码,实质绕过了税控盘企业。
在商业价值之外,区块链技术的引入,对政务部门实现“以信息控税”治理升级意义重大。值得注意的是,“大数据中心”亦是本轮新基建布局的七大核心领域之一,可以成为相关部门进行税务治理的重要资源。井通科技副总裁张沛告诉记者:电子发票作为元数据,其使用、流转、交易等作为二次行为数据可以提供更多维度,对于电子发票的服务机构提供了更多的数据挖掘价值。税务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政务大数据抓手,但很多地方政府还没有意识到数据治理和数据主权建设的重要性。
在张沛看来,发票存在的目的是为了征税,开票不是目的,伴随着技术的发展,发票的形态也在逐步发生变化。讨论电子发票不应该局限在就票论票上。对于政府部门要考虑如何扩大税基,降低征税成本,优化纳税体验,对于开票服务企业要考虑如何依托发票服务盈利等本质性问题。
仍处于过渡阶段
虽然各地竞速区块链的势头强劲,但对于终端用户而言,体验上区别并不明显。一位区块链创业公司人士直言:对于厂家和行业来说,带上“区块链”就是最大的区别。“什么时候税务系统能互相自动合账才是真正的落地应用。”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大部分区块链发票项目还是在指定范围和指定生态内流转。在腾讯区块链产品负责人看来,跨城市可流通是区块链电子发票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如果
深圳开具的发票能在省内其他地区及外省进行报销,就能真正加速降低企业及税务管理的成本。
业内倾向认为,从创新程度看,目前大部分
区块链项目是基于现有增值税模式结合区块链技术的创新应用,尚未创造一种全新的业务管理模式,应该说还处于“过渡期”。
张沛告诉记者,传统电子发票痛点是,当发票从C端个人手中的电子发票向企业发票管理系统流转时,需要依托各种互不耦合的财务系统,税务部门往往需要引进多家电子发票报账系统企业,帮助做社会化基础设施建设,但理想的区块链电子发票方案应该致力于解决这一问题。
在他看来,区块链发票应该做到交易即开票,开票即上链。发票从一个板式文件,变为一个网络化、分布式存在的形态,通过私钥作为身份凭证管理,发票以分布式账本的形态存在,通过电子签名完成发票状态的更新。发票的流转环节,应该是一种权限流转,而非传统的数据流转。
但在现实中,尤其在发票电子化改造仍在途的背景下,彻底改造面临巨大利益纠葛,地方也仍本着多利用现有体系的原则来进行部署,彻底用区块链技术代替传统互联网技术的可能性很低。
而一些没有历史包袱的新兴城市,反而在区块链发票的探索上可能更为超前。有行业人士向记者透露:目前
雄安新区对区块链电子发票的系统建设处于论证阶段。不同于其他地方政府,雄安政府非常关注底层技术,不仅仅关注功能,主张电子发票对企业带来的便利应该是全方位的,而不只是在发票开具环节,在发票的流转、入账报销等环节,也要从底层基础设施上和技术上统筹考虑。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