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登录网站

首页 区块链应用 查看内容
  • 7083
  • 0
  • 分享到

后疫情时代,区块链+公共治理如何从理念走向实践

2020-6-21 23:02

来源: 巴比特 作者: 邱祥宇

2020年春,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对各国的社会治理能力形成了极大的考验。值得欣慰的是,各类前沿的数字化技术在紧急关头临危受命,在诸多的抗疫实践案例中起到了卓越成效。立足于历史的十字路口,我们不妨深入思考:如何总结得失、汲取智慧,进一步引领科技向善,让前沿科技在社会治理领域持续发挥所长,助力人类文明的可持续发展?

6月5日,在世界环境日这天,微众银行正式发布善度白皮书,同时推出基于善度的首个落地应用——绿色出行普惠平台。善度是个新概念,是一种针对“善行”实现度量、激励、跟踪、监督机制的社会治理框架。它和温度、高度、湿度这些我们常见的物理量有何不同?区块链在善度中能够发挥哪些价值?

下面巴比特就一一为大家拆解。

先来看善度白皮书,里面提到了善度提出的大背景以及当前的社会治理面临的挑战。白皮书开篇就抛出一个观点:科技发展的下一个路标是社会治理。前沿科技如人工智能、生物识别、5G、物联网、AIoT等以及云计算和区块链等分布式技术的发展,推动人类进入数字社会。在数字社会,此前的信任机制、协作机制、社会治理秩序与规则等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新的社会治理模式。

特别地,科技进步在提升商业效率的同时,也需要避免科技被滥用,甚至被恶意使用,科技公司应当在追求商业利益的同时兼具公共价值与社会视角,促进科技向善。科技向善在国内最早由腾讯在2018年提出,并在2019年5月由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确定为腾讯新的愿景与使命。而相比腾讯提出的科技向善,微众银行提出的“善度”更强调科技扬善,利用科技帮助公众发挥行善的主观能动性。“善度”基于区块链技术在开放共治等方面的特性,或可为社会文明治理中缺乏鼓励行善机制、激励小善行为成本过高、欠缺量化牵引等痛点,提供解决方案。

这次针对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种种举措,也是社会治理的集中体现。前沿技术在疫情监测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资源调配等方面发挥了初步的作用,但是全民在抗疫工作中所做出的主动申报、主动测量、主动隔离这种“善行”或许需要进一步激励。反之如果民众的积极向善行为和自觉性不足,使用惩罚机制防控疫情则需要较高的执行成本。激励不足和执法成本高构成了社会治理的短板。

微众银行认为,当前社会治理领域面临三大现实难题,分别来自技术层面、协作机制层面和监管治理层面。

在技术层面,过去较难对各类文明行为或善行善举进行度量、记录和证明,一方面是缺乏量化牵引的技术工具,另一方面统计“小善”行为的成本也会过高。

在协作机制层面,“惩恶”通常只需一个部门或机构跟进执行,而“扬善”则往往是一个需要多方协作的系统工程。如果在实践中,缺乏能促成多方互信协作的机制、资源共享机制、共同决策机制、联合定价机制、价值合理分配机制等,就难以达成“扬善”的目标。

在监管治理层面,信息孤岛、各方关系隔绝、分而治之等现象的存在,使得过去较难实现信息流、资金流的穿透式管理,难以实现透明合规的治理。以至于我们看到资金善款去向不明、虚假募捐、价值不清晰、信息或账目错漏等现象时有发生,大大提高了监管和审计成本。另外由于权责不清晰,也导致弘扬小善的项目难以普及推广和可持续发展。

因此,微众银行认为如果要提升社会治理水准就需要创造性地运用前沿技术来推动机制完善,精细合理地度量各类善行的价值,协调和激励各方参与并明晰权责,加强“扬善”尤其是“激励小善”,优化当下的社会治理模式。善度,由此而来。

善度与科技扬善

微众银行希望利用善度促进科技扬善,进而推动社会治理。就区块链技术来讲,微众银行一直走在前列,甚至说是引领。在技术敏锐度上,2015年,微众银行开始组建其区块链技术团队,是国内较早重视区块链的金融机构。

在开源方面,2017年,微众银行联合金链盟开源工作组共同推出了金融级区块链底层开源平台FISCO BCOS,此后陆续开源一揽子自主研发的开发组件,进一步降低区块链应用开发门槛。截至2020年5月,围绕FISCO BCOS区块链底层平台构建起的开源社区,已汇集上万名个人开发者、超1000家企业及机构共同参与区块链产业生态的构建,生态内企业基于FISCO BCOS落地了数百个应用案例,其中超80个应用已在生产环境中稳定运行,发展成为最大最活跃的国产开源联盟链生态圈。

在FISCO BCOS平台基础上,微众银行与合作伙伴携手,探索了诸多服务于民生的区块链行业应用场景。例如,联合人民网推出的“人民版权”平台、联合澳门科技发展基金推出的智慧城市建设之证书电子化项目、联合腾讯海纳推出的智慧社区建设项目等,这些项目均为社会公众领域提供服务。

善度,乍一听感觉是个新概念,如果把善度与高度、温度、湿度这些我们日常接触到的物理量对比,就容易理解了。可以理解成这是一种对善行的度量的“物理量”。借助5G、物联网、生物识别等技术统计度量各类客观存在的文明行为,实现对各类善行善举的量化、记录、证明等,改善过去“小善”行为统计成本过高的问题。

善度是一种框架,除了度量尺度外,此外还有激励相容、合规治理两个机制。

激励相容,这个概念最早是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赫维茨教授提出的,指的是在市场经济中,每个理性经济人都会有自利的一面,其个人行为会按自利的规则行为行动;如果能有一种制度安排,使行为人追求个人利益的行为,正好与企业实现集体价值最大化的目标相吻合,这一制度安排,就是“激励相容”。善度鼓励各个参与方都付出一定的资源和能力、承担一定的义务和责任,同时也能获得了相应的收获和权利,从而发挥各方的治理职能、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实现多方的价值共赢和体系的可持续运转。

合规治理。为实现创新与风险的平衡,善度框架要求预留监管接口,借助监管科技技术,可实现对全流程的穿透式监管及审计追踪;清结算服务可由持牌银行机构提供,所有涉及联盟成员间的资金清结算须由银行完成,从而确保善度与现有的金融监管体系有效衔接;同时,需确保价值在闭环中流转、终端用户自愿授权参与、各参与方数据严格隔离进行隐私保护,从而多维度确保生态健康有序地发展。

除了三大机制,为确保善度框架的合法合规和高效运行,善度应用中涵盖发行者、分发者、赞助者、兑换平台、清结算服务提供者、监管者、终端用户等七大角色。多个角色可以在定义的框架内发挥各自价值,同时相互协作。

善度发行者:针对某一种细分社会价值取向或文明行为的倡导者,其出发点是希望借助相应的制度设计和激励方式,推动或巩固居民积极行善的行为或引导其积极进行某种有益的活动。

善度分发者:拥有用户流量入口的平台渠道、或提供产品或服务的可信机构,其出发点是一方面支持善行的普及,一方面也为自身的用户带来增值服务。

善度赞助者:善度赞助者作为整个善度体系内在价值的提供者,既可以是无盈利诉求的公益组织,也可以是有盈利诉求的商业组织,目标是为公众的善行提供回报和激励。

善度兑换平台:作为兑换服务的提供者,有助于保证善行体系运行的连续性,实现价值与商品或服务的有效匹配。

善度清结算服务提供者:是帮助其他各个机构参与者角色执行相关资金清结算及账户管理的银行机构或其他清结算服务持牌机构。

善度监管者:将对善度体系及其运行全流程进行监管或审计,可以是一方或多方共同监管。

善度终端用户:践行善举的个人或企业用户,通过践行了善行善举和积极正向生活方式,可获得相应的激励与回报,助力善有善报的社会文明良性循环。

以上每一位参与方都有相应的权利和义务,使多元主体在法治框架内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各取所需又相互协作,实现共识的达成与价值的转化。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
123下一页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登录 后参与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