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发行数字人民币的动机长期以来受到外界的诸多猜测,央行
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
长春在10月25日举办的第二季外滩
金融峰会上明确解释了央行发行数字人民币的两个原因,即货币发展的历史趋势和现金需求的变化。
第一,历史上每一次技术进步,都会催生私铸和官定货币的博弈。民间货币的发行者自己决定钱币的重量、成色和标准,这就加大了社会成本。近几年
比特币和Libra等全球性稳定币也在试图发挥货币的职能,这些加密资产以去中心化地方式来处理支付交易,会侵蚀国家的货币主权,因此现钞的数字化压力越来越大。
第二,目前现金绝对使用量还在增长,这就说明零售环节的法定货币数字化供给并未跟上需求变化,特别是在边远山区和贫困地区,金融服务覆盖不足,公众对于现金依赖度比较高。对于一些数字弱势群体,比如说有些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排斥使用智能终端的人,电子支付的发展不仅没有提高金融的包容性,反而出现了金融排斥现象。货币本来就是一个公共产品,是为社会所有群体来服务的,央行应该为包括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在内的所有老百姓提供普惠性的、使用方便的、数字化的央行货币。
更进一步分析而言,如今支付宝、微信等第三方支付工具在激烈竞争下,越来越追求支付场景的「独占性」,为消费者支付带来诸多不便,数字人民币以及独立APP的推出则有利于打破零售支付壁垒和市场分割,避免市场扭曲,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促进普惠金融。
而在今年新冠疫情基本结束、全面复工复产之际,多地政府推出消费券以刺激市民消费欲望,但这些消费券的发放大多通过支付宝与微信进行,
深圳在10月初推出的数字人民币红包活动则反映出,地方政府未来通过数字人民币APP将拥有直接触及市民支付账户的能力,可以减少对第三方支付工具的依赖,提升经济调控的自主能力。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