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登录网站

首页 区块链应用 查看内容
  • 7367
  • 0
  • 分享到

区块链为法院工作插上科技翅膀

2021-5-6 08:12

来源: 法治日报 作者: 蔡长春

区块链不断推出创新应用


正如吴沈括所言,当前,各地法院正在不断推出区块链技术的相关创新应用。

3月19日,浙江嘉兴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一起故意伤害致人死亡案。可在举证质证环节中,作为作案凶器的瓷盘碎片却没有出现在法庭上,而是通过“云上物证室”技术应用,所有物证都通过3D影像方式呈现在法庭上。

“办理刑事案件,相关物证会从公安流转到检察院,再从检察院流转到法院,既不利于证物保管,也与刑事案件一体化办案模式不相适应。”嘉兴中院审管处处长孙浩告诉记者,有了“云上物证室”后,物证可以事先完成3D扫描并进入办案办公平台,这样在刑事诉讼各个阶段都不必移送实物证据,代之以3D影像呈现。

针对知识产权案件物证仓库“物满为患”的现象,嘉兴中院去年创新推出以“3D+AI+区块链”为核心的“云上物证室”,打造数字化智能物证管理应用新模式,有效解决了法院物证存储难、管理难、查找难等痛点。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探索利用区块链化解物业纠纷诉源治理新路径,实现矛盾纠纷“化于未发、止于未诉”。

据了解,朝阳法院将试点小区的物业合同全部上链,实现全链条存证,同时向监管机构推送预警提示;将纠纷导入区块链后续链条中,对接协作的律所通过电子律师函释明双方权利,督促达成和解;在律所督促无效的情况下,将纠纷导入“无诉朝阳”工作平台,交由区法院、区房管局、区司法局、区物业行业协会联合组建的第三方调解分流平台调解;经调解无法实质性化解的,再通过诉讼程序解决。

“这项机制目前已在朝阳区7个小区试点,2068份物业合同传至物业纠纷诉源治理区块链,效果良好。”朝阳法院酒仙桥人民法庭庭长吴彬对记者说。

吴沈括告诉记者,区块链技术虽然在法院工作中应用前景广阔,但任何技术的应用都具有两面性,需要完善相关规范,使其发挥应有作用。

吴沈括建议,制定区块链技术在法院工作中的实际操作规章,明确应用范围、应用流程及日常监管和维护等工作,防止技术滥用、误用。同时,紧密结合各地法院的实际需求,切忌一哄而上、盲目盲从。

“要理性看待区块链技术,科学规范地推广使用,避免落入技术依赖的陷阱。”吴沈括提醒道。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
1234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登录 后参与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