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信息和通信技术(ICT)的快速发展,
金融科技展现蓬勃发展新趋势、不断创新的新技术、不断扩展的新场景、不断融合的新业务加快落地。ICT技术,(IT(信息技术)与CT(通信技术)两种技术、业务与服务的结合和交融)为金融线上化管理、移动化办公、非接触化服务、智能化监管等提供了有力支撑,促进了抗击疫情和复工复产中金融产品、金融业务、金融服务数字化进程。大数据、云计算、
人工智能、分布式数据库、网络身份认证等底层技术在金融场景中广泛应用,金融服务流程大大缩短,业务协同效率明显提高,金融营商环境进一步改善。“中国版监管沙箱”试点稳步推进,金融科技在金融基础设施、
数字货币、财富管理、新型支付、
供应链金融、普惠金融、绿色金融、金融监管等领域广泛应用,奠定未来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条件基本形成。
监管科技重塑金融安全新格局。金融科技时代,金融服务渠道网络化、形态数字化、场景多元化,金融业务产品更加虚拟、边界更加模糊,传统金融风险传导的时空限制被打破,给金融监管带来新挑战。在地方金融工作中也同样面临复杂的金融风险形势,要坚持底线思维,加强金融风险全方位监测预警,推动各相关机构提升风险防控能力,严厉打击金融违法犯罪活动。我们设计开发的“冒烟指数”持续发挥风险监测“千里眼”的作用;针对预付费资金监管平台已经上线测试,采用
区块链存证和时间戳等技术对参与预付费资金存管的用户、平台、银行和行业主管部门提供常态化监管支持。
信贷科技孕育普惠金融新土壤。政府部门、商业银行、市场企业利用数字技术“汇数上链”,搭建智能化管理服务平台,着力破解科创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难题,大大提高了营商环境的信贷融资可得性。我们推动
北京小微企业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汇聚政务、市场、司法等数据,依托国内首个自主可控的区块链软硬件技术体系“长安链”,建设“eKYC”企业金融电子身份信息认证系统(也就是企业金融身份证),构建涵盖贷、投、保、担、信、不良资产处置等环节的多元化、多层次、全方位、全周期的金融服务生态,已汇集银行、投资机构、担保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344家,企业3.8万家,对接债权融资1270亿元、股权融资84亿元,完成授信392亿元、放款259亿元。
保险科技提供大众民生新保障。中国基本医疗保险已覆盖超过13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10亿人,中国保险行业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
物联网、基因诊疗等技术,对保险获客、养客、产品设计定价、风控、运营、理赔等全面进行数字化升级,对寿险、养老险、财产险、健康险、农险、责任险等全产业进行重塑。我们看到,在车险承保业务中,RPA技术(机器人(9.460, -0.04, -0.42%)流程自动化)带来承保流程自动化,车联网信息共享推动承保核保风控模式改变,隐私计算与
区块链技术为数据“可用不可见”的共享保护提供技术性保障和机制性赋能;在健康险理赔环节,基于“大数据+AI”的智能核保、智能风控、智能理赔渐趋成熟,基于穿戴设备和区块链的智能理赔进一步优化了风控流程。
风控科技赋能金融行业新提升。风控是金融行业的生命线。利用科技手段优化风控流程,提升风控能力,强化事前、事中、事后风险处置协同,风控科技的大发展为金融机构有效管理风险提供了有力保证。例如,信息不对称、非标准化、流通性差、收益不确定、处置周期长、法律成本高、跨区域处置难度大等不良资产处置中的老问题,叠加疫后可能出现的不良资产规模上升、资产结构转变、处置难度加大等新问题,有可能导致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呈现出“双升”趋势。这就需要我们充分利用风控科技,通过对债务人精准画像提升处置的精确度,通过大数据和算法技术提高资产估值的准确性、时效性和公正性,通过区块链技术连接多维数据实现案件批量化处理。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