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时代开启于 2016 年年初,在那之前,美国的 P 网和中国的云币网已经上线了以太币的交易,随着交易价格的逐渐上涨,以太坊是什么才逐渐的被人关注到,相比较于
比特币,以太坊最大的创新是在
区块链的系统中加入了“智能合约” 功能,什么叫智能合约?其实就是一个条件语句,最简单的描述就是 if……then……,别小看只是加了这个功能,在区块链的发展历史上却是里程碑式的存在。
我们如果把日常生活抽象化,会发现很多日常事务实际上是默认的智能合约,譬如:如果饿了,就该吃饭了;再譬如:如果汽车轮胎破了,那就该维修或者更换了。同样,在区块链的世界,很多功能,只要有这个条件语句,就能准确无误地实现,譬如,某个合约地址设定了条件:你发 1 个 ETH 到某个智能合约地址就在 500 个区块后返还 10000 个 CAT,那只要你转入 1 个 ETH ,500 个区块后,在你的转出地址就能收到 10000 个 CAT。
正是由于有了“智能合约”功能的存在,才发“发币”这个看起来牛逼哄哄的事情,变成了极其简单的事情,很多人不知道的事情是:在比特币时代,曾经有许多专门帮人发币搭 POW 节点的团队,一度生意极其红火,以太币发币的功能普及以后,这行的团队就纷纷转行了,其中有些,就成为了后面的
ico 的项目方,这是后话了。
以太坊时代,由发币这种行为模式主导的
token 经济模型得到了强化和广泛的实践,尽管由于以太坊本身的性能限制,没有出现现象级的落地应用,但发行代币的 ICO 本身,不就是最大、最广泛的应用吗?而这个应用,也造就了围绕以太坊这个公链的生态,由于 大量的 ICO 项目收取以太币,也实际上的造成了以太币价格的暴涨,成为了全球瞩目的千倍币,几乎跑赢了所有收取以太币上的 ICO 项目。
不要把“发币是应用”当成我说了个笑话,事实上,发币本身已经是颠覆式的经济现象了,最近的数百年,发币是只有政府和超级大机构才有的权力,在大多数国家,私发货币是重罪,而以太坊将这个事情简化到只要写几行智能合约就能完成,以至于任何一个正经的程序员都可以有能力完成这件事情,甚至,由于代币被广发发行,各个国家对货币发行的体系都开始了新的思考,哈耶克的《货币的非国家化》认为私人货币是合理的存在,这个实践竟然在以太坊时代才大规模的被实践。
以太坊时代,以太坊毫无疑问是比特币之外最重要的公链,广泛的发币需求,成为这个公链上最大的应用,而各个 ICO 项目构成的围绕以太坊的生态,从传统互联网行业的角度来看相当脆弱,但已经开始出现了经济生态的雏形:以太币孵化项目 > 项目成长消耗gas > gas稀缺吸引更多以太币兑换成gas > 以太币稀缺造成价格上涨 > 以太币可以孵化更多的项目,这本来是以太坊项目预想中的经济模型,但无情的事实是,由于发币能暴富的吸引力,生态简单化到变成:发币 > 割韭菜 > 发币 > 割韭菜 这样的简单模型,尽管同样的并且可能更快的促进了以太币本身的价格上涨,但如果以太坊上长期缺乏真正由
区块链技术本身驱动的应用,这个生态是不健康的,在未来的区块链格局中,很难具备长期的竞争力。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