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阶段(80年中期至90年初),“办公信息化”。这一期间政府从“纸质化”向使用计算机、传真、软件等现代化工具办公的“信息化”模式过渡,事务处理效率得到提升;第二阶段(90年中期至2005年),“专业与体系化”。在此期间,以“三金工程”“政府上网工程”及“三网一库”为代表的基础建设不断被推进,政务体系日臻完善,电子政务的服务范围、质量和效率均得以大幅提高;第三阶段(2005年-2015年),数字政务从全能型转向服务型和智慧型,以智慧民生、智慧产业、智慧化基础设施等为建设内容的 “智慧城市”项目遍地开花,数字政务布局形成多元尝试、多样创新的新格局;第四阶段(2016年-至今),“互联网+政务服务”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推动数字政务向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利用新兴技术,整合信息资源、实现数据共享,构建省市“数治”科学化、现代化体系成为数字政务的主要内容。
我国将政务信息化纳入到发展战略体系,数字政务建设面临着业务、数据、共享、技术、模式、机制等一系列机遇与挑战。其中,数据共享是健全建设数字政务的前提,也是现实情况下最难推进的一环。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各政府部门作为中心化管理机构,部门之间长期存在“信息孤岛”难题。此外,数据的安全可信流通也是数字政务发展面临的一大考验。
我国当前阶段政务信息化的建设更多突出政务系统的平台整合、数据共享和信息安全,强调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
区块链和
人工智能等多种前沿技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数字政务创新转型。逐步形成了以政府数据为核心、以政府为主导、公众广泛参与的多元治理模式。各省也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积极尝试政务模式转变。
区块链作为一项新型信息技术,具有多中心、防篡改、可追溯、非对称加密等特性,正好契合数字政务对于数据共享以及数据流通的安全性和可信性的需求。通过共识机制构建一个多方参与的信任网络,进一步实现互联网与政务的深度融合,优化政府业务流程,使得政务公开真正走向阳光、透明、可信。
公开信息显示,目前区块链在数据共享、电子票据、电子签章、资金管理等多个数字政务场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2018年10月,广州开发区的“政策公信链”是区块链政策兑现平台,旨在提高政府政策兑现业务处理效率。2019年4月,
北京海淀区推出基于区块链等技术的“不动产登记+用电过户”同步办理的新举措,实现以二手房交易为主题的各项服务的联动办理。2020年1月,
雄安新区首个财政建设资金管理区块链信息系统成功完成了建设者工资和供应商材料款的穿透式支付。2021年7月,
成都高新区推出“链上授权办事”服务,通过区块链上记录完整授权过程和结果的形式,进一步优化数字政务服务水平。2022年8月,
合肥着手建设城市级区块链平台底座,有效推进区块链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为合肥市营造区块链产业生态。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