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登录网站

首页 区块链生态 查看内容
  • 1875
  • 0
  • 分享到

双碳视角下人工智能发展再思考——投产相抵还是能耗胁迫?

2023-4-10 11:24

来源: 中国日报 作者: 王 鹏

近几日大火电影《流浪地球2》中的超级人工智能MOSS引发群众热议,它代表了人类对于AI终极形态的幻想和对超级计算机迭代结果的展望。而投射到当下,一个基于OpenAI训练的大语言模型——ChatGPT,也走入了公众视野。随着其同家族GPT4的迭代问世,ChatGPT向世人展现了无限的潜能,它为深度人工智能的发展掀开了一个口子,也激发了大众对于AI领域的兴趣和关注——相关市场随之风起云涌,海量的研发投入也接踵而至。然而,如此火爆的现状也可能蕴含潜在的能耗胁迫问题,在双碳目标的视域下,对于超级AI的盲目投入可能并不可取。

人工智能算力追求背后的能源成本掣肘

AI模型本身并不具有感知和思考的能力,它只能根据输入的数据进行计算并生成输出结果。因此,人类对人工智能的研发更新便主要集中在优化算法、改进数据集等方面,简单来说可以归纳为对其算力的提升。然而,由于超级计算机需要大量的电力支持其高强度的计算工作,算力支撑的背后则是极大的潜在能源投入。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校区的研究人员以常见的几种大型AI模型的训练周期为例,他们发现该过程可排放超过626,000磅二氧化碳,这几乎是普通汽车寿命周期排放量的五倍(其中包括汽车本身的制造过程)。这篇论文结果表明:训练一个AI模型产生的能耗多达五辆汽车一生排放的碳总量,由于这一观察仅仅针对单一模型,这个数字显然只是一个基础。在惯常的认知中,训练和开发人工智能似乎只是超级计算机的使命,我们只需要更改几个参数,等待程序运行,就能得到一个满意的答案。然而,软件迭代的背后少不了硬件的支持,硬件的支持则直接将人工智能的开发问题导向了能源消耗问题之上,这是显而易见却也极易被大家忽视的。

据估计,目前AI的能源消耗约占全球能源消耗的3%,而据此推断:直到2025年,AI将消耗15%的全球电力供应,这意味着AI的快速发展将对能源消耗和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此外,除了硬件开发所必须投入的“固定碳成本”以外,对于人工智能日常环境的维护投入也不容小觑,而随着AI算力的提升,这一问题将会更加严重。归根到底,我们甚至无法判断大热的人工智能研发能否达成“投产相抵”的结果,不计成本的研究思路将会导致规模不经济的结果,这显然是违背了自然规律和最初的出发点。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人类能点亮的科技树也是有穷的,如果无法解决人工智能研发所面临的能耗掣肘,我们的科技畅想和技术发展可能始终都会“如鲠在喉”。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
123下一页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登录 后参与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