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的资产小而分散,对于我们
评级机构的信息披露来说就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它底层的资产是不是真实的?未来投资者对于这类的资产也在关注风险到底大不大的问题,所以,也会有很大的疑虑”, 大公国际资产证券化专家温胜辉在日前由中国资产证券化
论坛主办,和逸
金融协办的行业年会上说到。
当然,这一痛点不仅仅局限于在评级机构,交银国际信托资产证券化部总经理刘文雯在会上还表示,对于投资人、资产评估、资产提供方,甚至业务监管方来说,都存在痛点。
就比如对投资人来讲,现在投资人的判断,其实还是偏重于主体信用,偏重于外部评级,但也强调投资者要做自主判断的,可是在目前的状况下,投资人跟基础资产这么远,尤其是基础资产本身的呈现。再比如说对于资产提供方来讲,他也很痛苦,他觉得这个融资过程太复杂,效率太低,链条周期比较长,也无法获取业务的及时进度,真实的统计信息。在持续管理阶段,资产池的信息也严重依赖于服务机构本身的尽调和跟踪的情况。
那么,针对这些痛点,行业有何解决方案呢?“基于这些痛点,我个人感觉,
区块链确实能够提供一个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个新的视角,我们也不抱有很大的希望,希望它一次性就可以解决,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我们也确实看到了曙光,这个解决办法很有可能会带来消费金融资产证券化本质性的一个变革”,刘文雯给出了这样的答案。
“有了区块链以后,在循环购买的时候,资产服务机构和管理人都可以到链上看循环购买的资产,看看是否跟初始资产是一样的。对于底层资产的形成就会有一个很大的保障”, 温胜辉也同样给出了肯定的回答。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