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全国
碳市场的运行机制,纳入市场的重点排放单位需每年核算并报告上一年度
碳排放相关数据,并接受政府组织开展的数据核算,核查结果作为重点排放单位配额分配和清缴的依据。重点排放单位获得配额后,可结合自身实际,通过碳市场对配额进行买卖,但需在履约截止日期前,提交不少于自身排放量的配额用于履约。
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2019-2020年度)以发电行业为首个重点行业。据《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报告》,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全国碳市场总体配额履约率为99.5%,碳排放配额成交均价42.84元/吨,每日收盘价在40元-60元/吨之间波动。
来源:《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2022年12月
2023年7月发布的《关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2021、2022年度碳排放配额清缴相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各重点排放单位尽早完成全国碳市场2021、2022年度配额清缴,确保2023年11月15日前本行政区域95%的重点排放单位完成履约,12月31日前全部重点排放单位完成履约。重点排放单位可使用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抵销2021、2022年度碳排放配额的清缴,抵销比例不得超过应清缴配额量的5%,这与第一个履约周期碳排放配额清缴要求相同。
目前临近第二个履约周期截止期限,
上海、海南等地方碳市场已完成清缴履约。由于企业存在履约需求,配额交易出现脉冲式的放量,从而导致碳价短期内上涨。可见,中国碳市场以履约需求为主,配额买卖主要用来抵消碳排放。这也反映出中国碳市场需求不足。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