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考虑减排效果、自身控制力度、成本等因素,已优先推进自身节能降本、减碳的手段,但是上游
供应链减排、
低碳能源及产品研发,都进入到控制能力有限以及需要高昂成本投入的困境中。全国
碳市场对汽车行业碳减排影响范围及促进作用有限,因市场主体仍以发电行业企业为主,其它与汽车行业强相关的
钢铁、有色、石化、化工等重点排放行业,虽然从2015年起持续对
碳排放数据进行监控和管理,但目前尚未有明确将这些行业纳入碳市场的计划。如果不纳入碳市场,这些重点排放行业碳排放成本压力不足,在碳减排方面也不会有足够的动力,从而影响本行业及下游行业的未来可持续竞争力。同时,与欧盟碳市场比较,我国碳市场流动性十分有限,价格远低于欧盟。根据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数据,2023年全国碳排放权配额交易年度成交量2.12亿吨,年度成交额144.44亿元。过低的价格和市场流动性,很难发挥市场对碳减排的促进作用,也难以引起企业对碳减排的足够重视和长远规划。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