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有人会说,既然
数字货币是实物货币和电子支付工具的发展方向,那么是否就意味着
比特币终将胜出,笑到最后?也许一些持“货币非国家化”观念的自由主义者会这么认为。但是,许多国际组织和政府部门却倾向于将比特币定位成虚拟货币。为什么叫虚拟货币?因为它背后没有资产支撑,许多人(包括多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认为它是没有前景的,尽管它的暴涨掀起了一股庞大的浪潮。“比特币也许失败,问题是这里头有钱可赚”,这句话道尽了很多人对“比特币们”的真实心态。比特币价格涨到什么程度才算合理?其暴涨究竟有多少泡沫?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者的问题,作为研究者而不是投机客,追问“比特币们”的真正价值所在才是问题的关键。
回顾
加密货币的研究历程,如果说DavidChaum模式的数字货币是基于“银行—个人—商家”三方模式来设计的,那么比特币模式的数字货币则由原来的三方模式,变成了点对点的两方交易模式。这当然是一个范式的飞跃,但这两个模式都没有考虑中央银行的角色。DavidChaum只是探讨了匿名化现金的实现机制,根本没有涉及中央银行;比特币所谓的挖矿发行,煞有介事,实质上是把记账权、铸币权和发行权混为一谈,央行的角色因此消解。实际上,他们更多的是在研究数字化技术本身,但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显然不只是(数字)铸币技术的问题,其背后的价值支撑才是关键。
纵观各种货币形态均有价值锚定。商品货币、金属货币的价值锚定来源于物品本身的内在价值。金本位制度下,各国法定货币以黄金为价值锚定。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后,各国法定货币虽不再与黄金挂钩,但是以主权信用为价值担保。全球那么多的货币,根本的区别在于背后的价值支撑而不是铸币技术。相信现有的数千种加密货币,在追求极客技术的同时,也会逐步认识到这一点:当前的经济社会是一个高度发达的信用经济,货币发行和管理功能有缺陷的“比特币们”实难担当大任,核心问题在于这类“可转让数字资产”很难构建自身的价值支撑体系。
所以,必须把目前虚拟货币缺乏价值支撑这一根本性的缺陷给矫正过来。技术固然可以向典型的虚拟货币、加密货币取经,但人类社会长期形成的货币的本质内涵,理应是数字货币发行的基石。从这个意义上说,虚拟货币的未来得有一个“去虚拟”的过程,一个可能的变化是在前述所言的“点对点+电子支付系统”的基础上,再加上强有力的“央行信用”,也就是“点对点+电子支付系统+央行信用”。
因为价值支撑的缺失,各国政府对于虚拟货币活动,如
ico、虚拟货币交易等,一直持着审慎的态度,对其中隐含的
金融风险和投资者保护问题高度警惕,但对代币或者是虚拟货币背后的技术却是态度积极。中国人民银行是最早对数字货币进行研究和试验的中央银行,其他主要国家央行也高度重视数字货币的研究。目前央行数字货币已成为国际央行会议最重要的主题词之一。数字货币可谓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石,把实物货币转为数字货币的梦想已在民间率先发力和试验,中央银行必须奋起直追。
以太坊的创始人VitalikButerin认为数字货币这样的创新由政府部门来主导是不可能实现的。这是一个很有趣的观点,私人数字货币伴随着财富效应,趋者若鹜;法定数字货币一定程度上则是对原有知识结构和投资收益的挑战,阻力难免。两者的难易程度一望即知,问题是在推动创新方面,政府的作用怎么可能缺位呢?早在上世纪20年代,凯恩斯就写下了这样的话:
“宣称私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必定会相互一致,这是没有根据的,上天并非是如此来统治世界的。说两者在实际上是一致的,这也是不真实的,在现实生活中并非是如此来管理社会的。断言开明的自利必定会促进公共利益,也不是根据经济学原理得出的正确推论。而所谓自利一般是开明的,同样也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
当下愈演愈烈的ICO、IFO仿佛就是这段话最好的注解,有人因此感慨:“人性是比特币生态链上最大的弱点”!所以笔者以为,对于Vitalik的论断,最好看看情况再下结论。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数字货币研发进程的大幕都才刚刚拉开。两者也未必就是绝对的泾渭分明,公权与私权,宛若一枚硬币的两面,既对立又统一,任何新生事物都需要时间来检验。
实际上,老百姓对货币的基本要求也就两个:一个是不能假了,另一个是不能毛了。无论对私人数字货币,还是法定数字货币,这两个要求都概莫能外。就全局最优的角度而言,我们相信,央行数字货币理应更能满足大众对货币的需求。
实物现金“+电子支付系统”,数字货币“+央行信用”,电子支付工具“+点对点”甚至“+央行信用”,“+可控匿名”,“+智能便捷”……各类演变看似各异,实则脉络清晰。不仅朝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方向演进,而且“草蛇灰线”,“伏脉千里”之外的则是那若隐若现的法定数字货币。
这一历史进程正徐徐展开!
大浪淘沙,我们都在这一进程之中!
(作者为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本文为其新书《数字货币初探》之序,标题为编者所加。)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