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国重点城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30微克/立方米,比10年前下降54%,重污染天数下降83%,优良天数比例连续4年达到86%以上。全国地表水体优良水质断面比例达89.4%,比10年前提高25.3个百分点。土壤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全国森林覆盖率超过24%,森林蓄积量约195亿立方米,我国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最快和人工造林面积最大的国家。
未来一个时期,推动绿色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面临巨大机遇。
从国际看,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
低碳转型已成全球大势,气候和环境治理体系逐步完善,相关议题深度嵌入产业、贸易、
金融等领域,绿色低碳投资和消费规模快速扩大,可再生
能源装机迅猛增长。据有关机构测算,为实现《巴黎协定》设定的气候目标,从当前到2050年全球能源投资将累计达到215万亿美元。主要经济体均将绿色低碳作为重要发展方向,加快推进能源转型和产业升级,抢占绿色低碳产业竞争高地和相关规则标准主导权。
从国内看,我国经济社会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作出中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重大宣示,标志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的新阶段,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重要性更加凸显。与此同时,绿色化逐步成长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新能源汽车、新能源装备、节能环保等绿色低碳产业发展迅猛,规模持续扩大。传统产业绿色低碳改造潜力巨大,大规模设备更新持续推进,转型升级效果逐步显现。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加力实施,绿色消费活力得到释放,消费者的节约意识、生态意识、环保意识不断增强。这些都为绿色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在看到有利条件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与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要求相比,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相比,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还面临不少困难挑战。我国能源结构偏煤、环境约束偏紧的国情没有改变,化石能源占比仍然较高,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面临不少困难,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此外,全球绿色转型进程面临波折,环境和气候议题政治化趋势增强,绿色贸易壁垒增多。这些都对我们做好绿色发展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