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就让我们对目前市面上主流的几种稳定币做一下盘点,其中各币种存在的缺陷和问题是我们讨论的重点。
这类
数字货币承诺按照1:1的比例以美元质押,操作简单,实际效果也还算让人满意,但却注定不能长久保持。
首先,这种中心化资产抵押来实现稳定货币的公司,容易在利益驱动下走向不透明,引发信任危机。不久之前就有人对泰达是否有足够的储备金发出怀疑,并由此引发市场一系列波动。此外,关于泰达通过增发货币操纵
比特币价格的言论也一直没有断过,这种类似的非议未来也注定不会消失。其次,这种操作模式未来很难实现扩容。随着泰达币和TrustToken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他们将不得不往银行存入更多的法币,直到银行们的资产负债表不堪重负。到那时,泰达和TrustToken何去何从将成为摆子项目方的问题。
MakerDAO的Dai
Dai以加密资产作为抵押物,用户每买入一定数量的Dai就要存入相应倍数的主流数字货币作为抵押物,兑换时赎回抵押物。这算是一种比较有趣的解决方案,但对普通人来讲理解起来会有点困难。更重要的是,项目本身也存在诸多短板。
首先,如果抵押物在短期内出现急剧贬值,Dai无法在短期内补仓的话,就要面临崩盘风险。其次,为了抵御这种风险,抵押物的价值就要多于流通中的Dai。也就是说,如果Dai的市值为100亿美元,那么抵押物,比如说
以太坊的价值可能就要达到150亿美元,这几乎是当前在流通的以太坊的30%。为了缓冲数字货币抵押物贬值带来的风险而抵押掉如此一笔巨额资产,实在是对资本的一种浪费。最后,由于Dai这种货币系统严重依赖其他主流数字资产,所以也就注定了其规模将面临一系列天花板,最终只能占整个加密经济体的很小一部分比例。
Basecoin, Fragments和Carbon Money
这几个项目均通过调节供给量来保持购买力的相对稳定性,工作原理有点类似一国的央行。它们全部都不需要抵押物,因此前面介绍的两种稳定币的缺陷它们都不存在。但即便如此,它们也都有着自己的问题。
以Basecoin为例,当Basecoin的需求上涨时,人们会愿意以高于票面价值的价格(比如说1.05美元)购买,为了让价格回落到正常水平(1美元),Basecoin的智能合约会增发10000枚新币,最后由债券和股份持有者向市场兜售。然而,此时这些持有者可能会将新币全部握在自己手中,待价而沽。而系统则会继续增发货币,形成恶性循环。这是通货膨胀时容易出现的问题,一旦发生通货紧缩,情况可能会变得更糟。当币值跌破锚定价格的时候,系统会拍卖一些股份来吸引融资,拍卖所得用于回购或者赎回稳定币。但前提是币价未来看涨,否则购买者的意愿不强,项目就会陷入“死亡螺旋”的境地。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