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数字化是1970年之后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改变。在此之前,银行没有计算机系统、网络系统,ATM机24小时银行没有出现,银行依靠人工做清结算,用户存储、支取、转账汇款都不方便,很多人、企业都存在有大量现金以备不时之需。当时的货币市场上,M0和M1的占比要比现在更大,M2则小得多。
但是,计算机和互联网出现之后,银行的清结算系统给货币结构带来根本性改变。银行可以实现快速存储、借贷、支取和转账汇款,用户将大量现金存入银行,这样市场上现金大量减少,而存款大量增加。这一变化导致三个结果:一是债权性质发生了根本改变。用户持有的现金,是央行的债务,属于MO范畴,如果存入商业银行则是银行的债务,属于M2范畴。二是大大增加了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能力,M2占比和货币乘数增大,银行的债务和资产都大幅度增加。一方面商业银行吸收了更多的存款(债务),从盈利角度考虑同样放出更多的贷款(资产);另一方面由于计算机的出现,银行可以更加精准的控制风险,扩张资产负债表,不断吸收更多存款,释放更多贷款。三是商业银行的控制力增大,央行控制力减弱,市场杠杆率大幅度增加,债务大规模扩张。
还有一个显著的变化在投资银行领域。1971年,美元与黄金脱钩,世界主要国家开始实行浮动汇率。在浮动汇率之下,汇率、利率波动较大,出现了投机套利空间。套利空间诱发了各种
金融创新,包括期权、期货、信托、各种基金及衍生品,投资银行借此兴起。由于互联网和计算机的出现,大大增强了投资银行的风控能力,同时也鼓励他们快速扩张。高回报促使更多资金从商业银行流向投资银行,商业银行迫于盈利压力借助“影子银行”将钱转投到投资银行领域。可见,在计算机出现和执行浮动汇率之后,央行对货币的控制力被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削弱。虽然当时美国对银行实行分业管理,监管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扩张,但是商业银行通过扩张表外业务来规避美联储监管。这段历史似曾相识,今天中国正在上演这一幕。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