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有链架构的主要特点是分布式、去中心、自组织。一批技术专家和创业者正在研发基于公有链架构的
区块链技术应用,试图打造规模化公有链平台,形成点对点、去中心的分布式商业模式。有人把它称之为“DAPP”,DAPP的应用不需要太高的交易速度,但是足以形成集群效应。假如一个公有链有1亿个DAPP,每个DAPP能创造10亿美元的价值,这个公有链就有10亿美元的价值。
1.有的商业中介、信任中介都将被数学算法所取代,不再需要中心化的组织,不在需要中介成本,商业的可扩展性变的无穷大。
2.数字经济的治理规律只是数字算法,不再需要法律、执行者。
3.数字世界需要数字化的计账方式、数字帐户、
数字货币,公有链上的分布式应用以虚拟货币和通证(
token)发行作为激励机制,以此驱动链上的经济活动。
能够在公有链上生存的只是点对点、去中心化的商业业态,不适合点对点、不适合去中心化的就是传统的商业,两者不会相互取代,是各自精彩。在数字化未来模式中数学算法具有重要和至高无上的地位。
李礼辉提到,他注意到有一批专家在研发下一代的计算架构,目标是要确保数学算法的公正性和正确性,确保数据的隐私性和可靠性,确保数据全流程全周期的安全。对待这样一种去中心的自组织正在探讨、正在建设的公有链架构,他也指出将会有两方面挑战:制度、技术。
1.制度方面的挑战在于线上自组织经济模式规模化的可行经济,自组织的经济形态一直存在,但一般局限于较小的规模和范围。这几年大家看到的形形色色的
币圈只是小范围的线上虚拟社区。公有链上DAPP的集成可以形成规模化、自组织的经济业态,自组织经济制度性的问题将浮上台面。包括经济主体与责任主体的身份认证、上链资产和数字资产的产权认证和维护保护、虚拟货币和通证的发行机制和法律地位、市场行为的监督、市场秩序的维护等。
“这些社会性功能的实现通常是需要中心、需要中介、需要法律、需要执法者的。但是在规模化线上自组织的经济业态中能否实现又如何实现?数学算法能否成功地替代中心、中介、法律、执法者?算力优势会不会构成垄断妨碍公平?地下灰/黑色交易能否得到有效地管控?这些都是我们必须应对也必须解决的大课题。”
2.技术方面的挑战在于区块链底层技术的可靠性,DAPP的集成可能形成几亿人或者几十亿人参与的公有链,技术上的缺陷和漏洞是有可能导致大面积系统性风险的。
区块链技术瓶颈也有待突破,包括隐私保护技术的有效性、真实性监督机制的有效性,智能合约技术的可靠性、密钥技术的可靠性等等。假如业界认同有数学算法来充当中介、法律、执行等社会性的功能,那这种社会算法就必须具有社会认可的可靠性、安全性、公平性。
“区块链的技术打开了通向未来的一扇大门,但通向未来的路依然云遮雾罩、山高水远。至少我们是云遮雾罩,我们还有很多的路要走。”他认为,区块链技术已经出现了突破,体现了区块链技术规模化商业应用的可能性。不过,要真正实现大规模、大效率、高可靠性的意愿还是有很长的路要走。重点是如何进一步突破区块链底层应用的关键技术,如何加快区块链技术标准化建设和区块链
金融监管制度的建设,加快区块链技术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