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煞&&才会把募来的钱都拿去上交易所,如果把钱都拿去上交易所、做市值,最后项目如何落地?”一位刚刚进行了
ico的项目创始人在
社群内对“投资者”回复说。
显然,众多冲着“5倍、10倍”来的“投资者”对这样的回复十分不满意,他们坚定的相信“如果代币都不具备投机价值,项目还有什么价值呢?”。
这位项目创始人的声音侧面反映出了目前
区块链项目上币的一种现状:只要一上交易所,就走上了一条“割韭菜与被割韭菜”的不归路。
以前,ICO项目上线圈钱,还是比较容易的;现在,已经变成了一个层层盘剥的过程。
一个项目,尤其是一个圈外的项目要进入所谓主流的
币圈,大概会先后留下这些环节的“买路钱”:
1、币圈“掮客”带入场:少不了几个点的代币,比如5%;
2、找大佬站台:若干个点到10%的代币不等;
3、交易所上币费:20%-30%,金额小几千万到上亿元不等;
4、流动性管理:目前,多数项目都是缺乏流动性的,说白了就是用户基数不够,一个凭空冒出来的项目哪来用户基数呢?因此,项目方要准备上千万的钱交给交易所,安排“机器人”自行买卖,这样看起来一片火热才会吸引更多韭菜进来。本人有过亲自体验,在一些交易所上进行代币交易,很多时候挂单均无法成交,缺乏有效的流动性已经是事实。
5、市值管理:有的是维护价格不要跌的太难堪,主要的则是哄抬币价。这里面花钱的地方在于要保持项目热度,找人写稿吹捧、策划活动、社群维护等。
这样一来,到底还能有多少钱能够留到项目的开发和落地,显而易见是已经很少了。很多项目搞到最后,稍微算一下账,还不如私募完割了第一波后不上交易所直接跑路了之。
显然,交易所某种程度上正扮演着“逼良为娼”的角色。一旦走上了交易所这条路,想要好好做项目就很难了。
交易所处处都是坑
目前,交易所的坑远不止它对整个币圈包括投资者和项目方的收割。
来自于它自身的弊病,就像医者不能自医一样,随处随时发作。通过对众多交易所的研究了解,我们发现虚拟货币交易所问题涉及众多方面: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