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登录网站

首页 区块链生态 查看内容
  • 13152
  • 0
  • 分享到

联盟链魔咒:落地者众,叫好者寡

2018-12-14 14:03

来源: 区块链Truth 作者: 贝尔

“区块链落地”成了“政治任务”


落地的新闻此起彼伏,叫好的项目却寥寥无几。

实际上大众对这些“首个”、“首单”的区块链产品,并没有多少热情和感知,顶多就是“三分钟”的新鲜劲儿。

“现在的联盟链落地,大多是做概念验证。”网录科技创始人兼CEO吕旭军说。

概念证明,即企业在某个业务场景上加入区块链技术,然后证明区块链技术能否取得应用效果。说白了,这只是一种尝试性的接触。

“一家企业想用区块链,并不是采购了,装上就可以使用。区块链是一个去中心化的,一个分布式的系统,他是多方一起进行推动的。”吕旭军说。

这就需要改变原有的商业模式。“让本身扮演中介化的企业来改变已经稳定的商业模式,肯定是100个不愿意的。”吕旭军称。这才让他发出了开篇那个无奈的感慨。

和吕旭军有同样感受的,还有云象区块链的创始人黄步添。2016年下半年,云象团队跑遍了中国近100家金融机构、银行和交易所,去挖掘客户的需求和对区块链技术的接受程度。

结果却并不令人满意。“早期你很难获取到一个直接的明确的需求,很多机构只是想去了解区块链而已,并不是带着需求来的。”黄步添回忆。

这就意味着虽然部分机构对于新技术颇为感兴趣,但因为技术尚处于早期,没人愿意冒着巨大的风险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而甚至这种兴趣,往往可能是一种“政治任务”。区块链专家洪蜀宁称,很多时候,区块链产品是作为一些金融机构的“政治任务”。随着金融科技的崛起,传统银行被迫做出转型,而此时区块链的出现,恰好成了银行和其高管的救命稻草。但这种“任务”性的落地最终导致其只是一些初步尝试,缺乏大规模推广的动力和基础。

洪蜀宁称,各大银行推出的区块链福费廷和无币跨境转账虽然有一定意义,但成本高于收益,甚至不如传统技术更为实用。“区块链是高冗余的,所有节点做了同一件事,相对于中心化系统来说,运行成本高出很多倍。另外,区块链的技术栈与互联网差别很大,对IT开发和运维的成本要求也很高。”他补充道。

这也是银行落地的区块链产品声音大、雨点小的原因之一。

甚至光大银行信息科技部一技术人员发帖吐槽称,早期联盟链参与者在承担了系统绝大多数风险(包括政策风险、监管风险、系统成熟度等)的同时无法得到相应的回报与收益。

他分析道,联盟链架构划分出记账节点与非记账节点两类节点,其中记账节点参与共识,非记账节点仅享受区块链系统带来的服务。“根据木桶原理,即系统中性能最差的拜占庭节点会影响整个系统的性能,故记账节点会付出比非记账节点更多的 IT 资源投入以保证整个系统的稳定性、高效性、可用性等。但从现在的发展情况来看,记账节点并不会得到额外的奖励,反而非记账节点在享受到了系统的功能的同时付出了比记账节点更少的成本。”

超级账本(Hyperledger)深圳社区负责人赵振华同时也认同这些不足,他认为联盟链在商业应用层面仍存在一些障碍:一是在激励制度、共识算法、比较细分的性能以及社区建设等方面,存在很多不完善之处;二是在部署上链方面,因为联盟链开发完要部署到每个企业里面去,但链上的成员毕竟不是一家人,在治理上仍会存在分歧。

这样的分歧,注定了在短时间内,已落地的区块链产品也难以快速普及,更惶论还没有落地的产品。

在这种状态下,联盟链企业无法大规模开拓业务,只能靠卖技术为生,盈利模式单一。

根据雷帝网的报道,2018年6月刚完成一笔15亿元人民币融资的趣链科技,在2017年实现营业收入仅184.64万元,净利润-1521.74万元,未形成经营规模和收益;甚至在今年前三个月区块链最热的时候其营收也仅为22.64万元,净利润则为-501.99万元。

而随着此后区块链行业转冷,整个区块链行业吸金能力大打折扣。吕旭军甚至称,他们目前靠技术输出的钱也仅能维持团队运营。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登录 后参与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