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登录网站

首页 区块链生态 查看内容
  • 6433
  • 0
  • 分享到

“区块链+大数据”能否在金融风险控制领域擦出不一样的火花?

2018-12-20 11:30

来源: 当代金融家 作者: 杨望

区块链数据库可提高大数据风控的有效性


影响大数据风控有效性的关键因素是数据库的维护成本和信息传递效率。而单从数据的角度来看,区块链是一个由所有参与者共同记录(而不是中心化机构单独记录)信息、由所有参与记录的节点共同存储(而不是存储在中心化机构中)并且不可随意篡改的数据库。在这个区块链数据库中,每个用户节点都拥有整个数据库的完整拷贝,并且当某个用户节点要对数据库写入数据时,它需要向区块链网络广播这些数据,以便其余用户节点对这些数据进行验证审核操作。只有全网共同验证和认可后,数据才能写入区块链,并且一旦数据写入区块链后,就不能随意修改或删除。这样一个用区块链技术构建的数据库,对于大数据风控有效性的提高有重要意义。

首先,区块链去中心化、开放自治的特征可有效解决大数据风控的数据孤岛问题,使得信息公开透明地传递给所有金融市场参与者。设想以下情况:一位客户同时向A银行和B银行各申请100万元的房屋抵押贷款,但其房屋价值只有100万元。如果两家银行加入了同一区块链,就能即时辨别出客户的交易行为和风险,避免放贷总额超过抵押值。除了交易主体外,监管部门也可以作为一个用户节点加入区块链,实时监控其他用户节点的交易信息,防范风险事件的发生,无须再等到事后申报。利用区块链中全部数据链条进行预测和分析,监管部门可以及时发现和预防可能存在的系统性风险,从而更好地维护金融市场秩序和提高金融市场效率。可见,区块链去中心化的特征,可以消除大数据风控中的信息孤岛,通过信息共享完善风险控制。

其次,区块链的分布式数据库可改善大数据风控数据质量不佳的问题,使得数据格式多样化、数据形式碎片化、有效数据缺失和数据内容不完整等问题得到解决。在区块链中,数据由每个交易节点共同记录和存储,每个节点都可以参与数据检查并共同为数据做证,这提高了数据的真实性。而由于没有中心机构,单个节点不能随意进行数据增减或更改,从而降低了单一节点制造错误数据的可能性。举例来说,在银行或交易平台内部建立私有链,一位客户构成一个节点,一方面可以避免大量数据由单一信息中心集中录入和存储,降低操作风险;另一方面,卖方单方面的刷单行为可以通过买方的验证得到遏制,从而保证数据的真实有效。伪造的数据若想通过区块链网络的验证,必须掌握该私有链中超过50%的计算能力,当节点足够多的时候,该私有链的控制成本急剧上升。另外,区块链中每个节点都有完整的数据副本,只有当整个区块链系统发生宕机时数据才会丢失,并且数据记录一旦写入就不能修改。因此,区块链具备公开、透明和安全的特点,可以从源头上提高数据质量,增强数据的检验能力。

最后,区块链可以防范数据泄露问题。由于区块链数据库是一个去中心化的数据库,任何节点对数据的操作都会被其他节点发现,从而加强了对数据泄露的监控。另外,区块链中节点的关键身份信息以私钥形式存在,用于交易过程中的签名确认。私钥只有信息拥有者才知道,就算其他信息被泄露出去,只要私钥没有泄露,这些被泄露的信息就无法与节点身份进行匹配,从而失去利用价值。对于来自数据库外部的攻击,黑客必须掌握50%以上的算力才能攻破区块链,节点数量越多,所需的算力也就越大,当节点数达到一定规模时,进行一次这样的攻击所花费的成本是巨大的。因此,通过区块链对信息存储进行加密,保证数据安全,防范大数据风控中可能出现的数据泄露问题,是区块链的重要应用之一。 “区块链+大数据”风控,未来在哪里? 根据BI Intelligence的《Fintech行业报告》预测,区块链的应用和普及将成为2016年金融业的最大趋势。那么,“区块链+大数据”能否成为风控的创新机遇?

毋庸置疑,“区块链+大数据”风控的发展前景是广阔的,但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以及资金和人力的持续投入,区块链会与大数据技术跨界融合,对风控领域现存问题提出更合理更高效的解决方案。

在身份验证应用层面,由于合规合法制度要求,客户身份认证一直是金融等中介机构无法逾越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之一。过去,亲面亲签的认证方式既让客户体验度降低,又让中介机构为此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资源。目前,以Onename、BitID等为代表的第三方身份验证服务提供商开始利用区块链去中心化、公正公开的特性,在比特币平台上为金融等中介机构提供去中心的第三方客户身份认证的服务。简而言之,可以用“+Warren”实现身份认证或比特币交易。与此同时,利用大数据技术从数据端对引流的客户进行身份验证、特征筛选等,以此提高反套现、反欺诈和反作弊的准确度。

在金融合约应用层面,人为的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一直是大数据风控难以解决的问题之一。大数据风控主要针对消费者,对于金融机构的员工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层面,就显得有些捉襟见肘。区块链2.0技术的出现,使智能合约系统成为可能。基于区块链可编程的特点,可将合约指令嵌入到区块链中,有效弱化中心系统在数据监控和验证中的作用,并消除人为操作因素可能引发的风险。金融机构逐渐开始布局构建区块链技术的智能合约系统,使合约的合规检查自动化。

毋庸置疑,对于大数据+区块链的金融风控技术来说,区块链本身或许存在亟待完善的风险漏洞,比如The DAO被盗事件说明区块链的智能合约协议代码存在漏洞。与此同时,国内外区块链行业专家也正在尝试全新的解决方案。首先,在信用风险方面,区块链企业或可与保险机构跨界合作,开发区块链信用保证保险和履约保证保险来获得更强的公信力;其次,在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方面,区块链或将在原有开放源代码基础上迭代自动投票恢复交易和资金冻结的功能模块,以此来防范类似于The DAO事件中成员所引发的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最后,在市场风险方面,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货币或可锚定全球最具代表性的法定货币,比如美元、人民币和欧元等。

区块链技术作为一种特定的数据库技术,将与大数据、风控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进而构建全新的数据组织方式。笔者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两项技术在风险控制领域的跨界融合将会上升到公司级和国家层的治理层面,从而带领我们进入强信任背书时代。

(作者:瀚德金融科技研究院副院长、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研究员杨望,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研究员曲双石,瀚德金融科技研究院研究员毛可若;原刊于《当代金融家》)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
123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登录 后参与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