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登录网站

首页 区块链生态 查看内容
  • 5464
  • 0
  • 分享到

当多疑的金融从业者遇到以增进信任为己任的“区块链”

2019-11-21 17:22

来源: 智信研究院 作者: 徐晓翔

日前,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把“区块链”推上了风口浪尖,随后有“区块链第一股”之称的平安壹账通赴美上市,又给这股浪潮添了把火。连智信这种资管圈的民间小智库都接了好几单区块链内训的生意。

当多疑的金融从业者遇到以增进信任为己任的区块链


起源于分布式存储和密码学的区块链技术,被誉为“与1975年的个人计算机、1993年的因特网同样具有革命性(的信息技术突破)”,但过去十年除了比特币涨跌起落赚足了目光,金融行业内基于区块链的实际应用却一直没有公认靠谱的落地方式。

生性多疑的金融从业者们总是会在某同行发出带有“首家”“区块链”字样的新闻稿后,发出感慨:这有啥,不用区块链也能实现啊!

区块链的本质是信用传递,而非“增”信

智能合约、分布式账本……区块链的技术名词听起来总是高大上又透着晦涩难懂。其实本质很简单,就是一种共享机制。而共享的对象可以是指纹,可以是货物,可以是资金、账户、行为…一切可以以某种准则翻译成代码的东西。而在金融行业,它通常代表底层资产的交易合同。

供应链金融为例,金融机构过往业务的难点在于无法信任“缺乏信用”的中小企业,因此希望信用实力强的核心企业出让信用给中小企业,以助力其完成融资。是的,在金融领域,信用代表着钱,有信用就能融到钱。

在供应链金融的场景中,没有区块链的支撑也有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存在,只是对于不在链上的金融机构(资金方)而言,很难相信融资人提供的数据是真的。因此,即便核心企业想借信用给供应商融资,资金方仍然担心你们俩合起伙来骗我。而通过区块链的节点部署,信息流同步在融资人、核心企业或B2B平台、资金方的数据节点上实时动态更新,资金方多了相信融资人的勇气,不需要一堆繁琐的确权手续就可以放款了。

但这并不是提高了供应商小企业的信用等级,也不是提高了整条链上的融资额度。也就是说,区块链只能实现信用的传递,不能识别真伪,更不能凭空创造信用。虚假的贸易经由区块链的传递仍旧虚假;弱信用的中小企业即使上链,本身的还款能力也依旧不会得到增强。区块链本身并不具有“增”信效用。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
123下一页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登录 后参与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