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
区块链行业有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以各种方式霸占行业媒体头条小半年的Libra,在最近半个月声音突然小了下去。与之相对的,作为 Libra 协会盟主的 Facebook 则发布了一个名为 Facebook Pay 的新项目,同时宣称这一支付项目与 Calibra( Libra 钱包)之间没有太大联系。
这一举措让人联想到“ Facebook 暂时搁置 Libra 项目”的可能性,但不管背后缘由如何,在过去几个月里,无论在技术还是生态上,Libra 都没有出现太大的进展,反倒是在各国
金融合规监管的泥潭中艰难挣扎。欧洲各国的表态也都反映出:在现有的监管框架之下,各国监管层是不太容许非国家的机构发行类似于货币的通证物,并在该国的经济生态内堂而皇之地作为支付媒介存在。
能与国家数字货币抗衡的项目,不会是大型企业的数字货币
DCEP未来有可能面对的最强对手可能不是Libra尽管 Libra 未来的发展可能未必如很多人早先预期的那样成功,但它却起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让各国的中央银行开始高度谨慎地审视区块链与
加密货币这一新生事物,并开始深入研究拥有强大生态的区块链资产可能对本国货币系统所造成的影响。
事实上,在这一次与 Libra 的交锋当中,各国金融监管部门之所以能够将 Libra 拒之门外、取得监管上的“阶段性胜利”,主要还是得益于 Libra 并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自下而上发展起来的数字货币——无论是 Facebook,还是由其所带领的 Libra 协会成员,都是有一定规模的大中型企业,在社会的金字塔中并非处于基层,而是处在一个比较高的位置。
这样的主导者固然有可能会为 Libra 带来庞大的生态伙伴资源,但它们相对中心化的特点,使得其容易被各国政府部门纳入监管,从而拒之门外。如果金融部门面临的管理对象是比较小的企业,或者干脆就是一个去中心化的组织,他们还有没有能力像对待 Libra 一样,在其还没有推出之时,就施加非常大的压力呢?
从过往的经历来看,答案可能是否定的。举两个例子:
先来看人们非常熟悉的 Q 币,很多朋友应该都还记得,大约在几年之前,腾讯的 Q 币不仅能够用来进行游戏充值、话费充值,甚至还能在某些
电商平台上购物,基本上可以看作是腾讯版的 Libra 。
在 Q 币于 2002 年诞生的时候,腾讯还是一家比较小的公司,而其所处的互联网行业在社会中也比较边缘,缺乏相关的监管条例,直到其发展到一定体量、生态庞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才引发金融监管部门的注意,进而叫停了相关业务。
第二个例子,则是人们非常熟悉的
比特币。和 Q 币一样,比特币在刚刚起步的时候,没有引起主流社会察觉的主要原因是其体量比较小。然而在经历 2013 年牛市,市值达到一定规模之后,各国的金融行业都开始注意到了这个新生事物,也想把它纳入监管范围。
DCEP未来有可能面对的最强对手可能不是Libra从这个角度来看,对于传统的金融机构,以及他们基于
区块链技术发行的数字货币,像 Libra 这样的项目,其实并不是其唯一的潜在竞争对手,甚至可能都不是它最大的潜在竞争对手。正如前面所提到的一样,就目前的货币和支付历史而言,由大公司或是大型公司财团所发行的货币还没有成功的先例,毕竟这种货币虽然拥有庞大的潜在经济生态,但监管起来难度很小。
只要能够实现对中心化大企业的控制就可以。就好像受到万众瞩目的 Libra 一样,虽然理论用户能达到几十亿,结果却被美国两院和欧洲各国在过去的半年里折腾得不进反退。反倒是由小公司和去中心化社区所组织的项目很有可能会给 DCEP 带来压力,因为他们很容易因为各种主客观的因素而躲开相关的监管,进而在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成为 DCEP 们的强劲对手。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