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这种逻辑,我们便不难得出一个比较非主流的结论:在现阶段,对于像 DCEP 这样的
数字货币来说,最大的竞争对手并不是来自于巨星云集的 Libra 等跨国企业数字货币,而是游离于监管之外的数字资产,而这一类数字资产的佼佼者,就是人们所熟悉的稳定币。
为何说稳定币是区块链世界里,DCEP 现阶段所面临的最大对手?
对于用户来说,他们支付习惯的养成一般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在特定场景下的支付,比如说微信发红包和支付宝的淘宝付款,二是在线上线下全场景下的支付,比如说现在无处不在的微信和支付宝扫一扫。
那么,在区块链世界里,DCEP 现有的各路对手都发展到了什么样的阶段?
头号对手 Libra 不必多说,现在正纠结于与美国政府的监管之中,在用户使用习惯的培养上,八字还没开始一撇;各种大大小小的山寨币基本没有什么经济生态可言,亦不足为患;而像
比特币和
以太坊这样的“主流币”虽然也曾构建出独特的生态,但比特币所依靠的地下资产网络太过于非主流化,几乎不可能培养出普罗大众的使用习惯,以太坊虽然一度依靠去中心化融资,成为数字世界里的硬通货,然而随着相关融资模式的无以为继、外加后续的 DApp 故事也没能讲下去,现在也已经基本淡出了主流社会的视野。
看到这里,你就不难明白,为什么稳定币才是在培养用户群体方面走得最靠前和最有可能成为 DCEP 竞争对手的数字资产。
因为无论行情牛熊,用户对于稳定币都有刚需存在——当市场从牛转熊时,投资者会把手里的数字货币转化成稳定币进行观望;在市场由熊转牛时,投资者又需要将法定货币转化成稳定币,将其作为跳板来入场。而当行情持续冷淡、投资者又不愿意卖出手里的
token 时,他们又会选择 DeFi 来租赁一些去中心化的稳定币……
尽管场景不同、需求量也存在差异,但至少就现在而言,很多人已经形成了对稳定币在特定场景下的依赖,也培养出了初始的使用习惯。
那么,未来 DCEP 与稳定币会产生一种什么样的竞争态势?谁又能掌控更多的支付市场份额?
这个问题的实质,实际上是在比较这两者谁能够率先形成一定规模的初始用户群体,只要越过这个规模的临界点,线上的支付场景将会延伸到线下,而用户群体也将会因为生态的扩大而出现急速的增加,进而给竞争对手带来极大的压力。
简而言之:量变引发质变。对于这一点,经历过 2015 年前后的微信和支付宝支付发展的朋友们应该能有所体会。而就目前来看,我们还很难断定 DCEP 与稳定币谁能够更早地摸到这个临界点,这个问题的变数主要出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对于 DCEP 来说,正如在《DCEP VS LIBRA,新大博弈下数字经济的前哨战》中所提到的一样,DCEP 的决策、研发与落地的周期会是比较长、相关的动作会比较慢。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提出了长达 5 年时间之后,DCEP 的很多细节仍然没有敲定,甚至在大的发展路线上可能也存在分歧。
反观稳定币方面,与包括 DCEP 在内的国家数字货币相比,由小公司所主导的稳定币动作就要快得多。以稳定币 USDT 为例,其同样是提出于 2014 年,但对于小公司来说,由于其所要考虑的外界因素较少,所以在过去的几年里,生态发展的速度相当之快——很多朋友可能还没有注意到,USDT 现在已经冲到了
加密货币市值排行榜第 4 位,仅次于
btc、ETH 和 XRP ,而仅仅在两年之前,它的排名在 50 开外。
但它的缺陷在于:虽然像数字货币小公司的决策速度可能会比较快,然而其所仰仗的经济生态,却高度依赖于数字货币交易、甚至可能更多的是山寨币的交易。
鉴于比特币 OTC 的存在,我们目前很难判断 USDT 的使用者更多的是用其来投资比特币还是山寨币,如果是比特币倒还好说,毕竟这项资产已经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同,但如果是山寨币的话,稳定币未来的经济生态、甚至是自身的前途就要好好商榷一下了:毕竟,受到公链故事低迷的影响,以及监管力度的增加,说现在的山寨币前途未卜,甚至是面临着有史以来最困难的时刻之一。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