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至12月26日,
北京总计新增13名新冠肺炎感染者。其中,有4名感染者与冷链有直接或间接的关联,有从事冷链相关工作的,有销售冷鲜产品的,也有购买过冷链相关食品的。
“从技术角度,冷链溯源其实国内外发展水差不多,目前主要是通过
物联网技术进行原始信息的采集,严谨点的,会把采集到的数据上传到
区块链上,以保证时间和数据的唯一性。”抹链科技高级研究员周新健向《链新》表示。
周新健认为,目前不光是冷链行业的溯源,其实在任何产品的溯源中都会遇到原始数据不真实、不准确的难题。“解决这种问题的方法一般是通过责任到人的‘人治’模式,尚不能完全解决原始数据真实准确性的问题,只能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制约作用。”
“
区块链技术主要是能够保证链上时间和数据的唯一性,另外由于防篡改机制的存在,可以避免像中心化系统一样可以对数据进行任意篡改。”周新健向《链新》表示,食品溯源包含了原始数据的采集、存储和查询三大流程,区块链技术其实只解决了存储的问题,数据的采集还得依赖物联网和
人工智能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数据查询目前主要使用了二维码和RFID技术,这两种技术就目前来说可以有很好的查询效果,但是难防复制。
“目前的技术手段还是很难保证原始数据真实准确性。”周新健认为,比较好的解决方案是“区块链技术+第三方认证”双轨制,即通过区块链技术保证链上数据的真实准确性,通过权威第三方认证对原始数据进行背书,“这种方案虽然仍有人为因素的干扰,但是在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完全成熟之前,也不妨为一种比较有效的解决方案。”
有行业专家认为,相比国外,中国食品溯源路径存在四大特点:一是中国食品
供应链上的节点较多、供应链体系不具规模。二是,无论是食品还是药品,中国呈现出分散式经营的特点,供应商的数据源不同,也缺乏标准。三是,国内外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发达国家的食品药品监管更细致,中国仍是保障食品药品安全的监管职能。四是,目前中国尚未建立完善的食品召回机制,一旦食品源头出现问题,由于货物转手次数较多,不利于食品召回。
虽然区块链在食品溯源应用的探索仍处于早期阶段,但鉴于产业区块链在中国正处于积极探索的发展阶段,而食品安全作为与民生密切相关的领域,必然会使众多食品与技术行业巨头在公司内部、行业以及公共食品安全领域进行更多实践和探索,使得区块链食品安全溯源有望得到更大范围的探索和研究,为食品安全领域带来真正的价值。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