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登录网站

首页 区块链生态 查看内容
  • 6352
  • 0
  • 分享到

肖飒:NFT的法律内涵与外延

2021-5-29 15:27

来源: 肖飒lawye

民法典与虚拟财产


关于虚拟财产是数据?债权?物权还是知识产权,学界是有一番血雨腥风的大讨论的。

数据学说主要的观点:电子数据缺乏民事客体要求的独立性,因此不能当做物,只能停留在数据层面保护;

债权学说主要观点:网络虚拟财产的权利人行权时,必须得到网络运营商的技术配合,受到服务器状态限制,无法脱离债权性质,不能上升为物权;

知识产权学说主要观点:网络虚拟财产属于网络运用上的智力成果,因而应当列入知识产权范畴,对于玩家,仅限于著作权中的使用权;

物权学说主要观点:网络虚拟财产是独立于人主观之外的客观存在,不是民事主体的行为,不可能成为债权客体。

数据说和债权学说,都强调了虚拟财产的依附性,受制于生产者或维护者,而以区块链等加密技术为依托的NFT恰恰是分布式的,一旦生成就不依赖于生产者和维护者,使用私钥可以100%掌控即所有权。因此,基于加密技术的NFT及其他类似虚拟商品就是数据说和债权说的反证,证明其逻辑不周延。

根据彼时《民法总则》(现已归入民法典之中)第五章民事权利,使用体系解释,排除了民事权利、民事权利变动归责,只能解释为民事权利对象,是一种物权(详见立法者杨立新《民法总则规定网络虚拟财产的含义及重要价值》一文)。

也就是说,最终,中国立法者力排众议,赋予我国公民拥有虚拟财产的权利,规定为物权。而物权的效力等级何其高也,不是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就可以恣意限制和降低的,而是必须尊重和保护。结合2013年我国对于btc比特币的定性为特定的虚拟商品,即这是赋予中国人一种新的物权即国人可合法地拥有虚拟财产。同理,我个人观点:NFT也是一种虚拟财产,中国人可持有。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登录 后参与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