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互联网发展还应注重价值实现,示范工程应遵循需求牵引、价值驱动、用户中心,价值实现可借鉴互联网平台效应、勇于跨界融合拓展商业模式,同时增加“双碳”相关增值服务等。
平台效应。未来能源系统对碎片化和价值分享要求越来越高,要面向用户为中心开发定制化产品,包括研发售后等都要发生相应的调整,传统以价值链传递为导向的方式不再适用。互联网时代强调围绕用户的需求去构建价值环,然后进行价值实现与分享。平台效应可以通过互联网运营的方式体现,本质上是通过平台可以寻找低效点、提质增效,打破中间无效的环节、打破既有利益分配格局,提升用户体验,最终达成用户中心、价值驱动,而行业本身自我创新、主动跨界的效果。
跨界融合。新基建强调信息、能源、交通基础设施具有广泛密切的联系,而不是相互割裂,因此需要相互影响,加强顶层设计。例如,电网是传统基础设施的典型代表,切入新基建应该走融合基础设施的道路,与信息基础设施的融合是主要方向,能源互联网是主要载体。但关键是观念和视角的转变,更多从基础设施的角度去深刻理解电网企业的业务和场景。因此电网企业的价值应该从更好地服务用户角度去体现,综合能源服务、新能源消纳、储能发展、电动汽车充电等都是具体的形式,甚至可以跨出能源电力领域,与信息和交通基础设施融合发展,激发平台效应。
增值服务。结合“双碳”目标,目前碳的数据管理多数还是基于宏观分析,基于能源互联网的数据,未来可以做到更加精细化的管理,而不仅仅是宏观层面的估计,甚至可以在一个园区、工业区、居民小区,乃至一个区域和城市,做到碳资产、
碳交易的管理和碳减排的监测等。以能源互联网为基础的碳增值服务是区域能源运营商的业务发展方向之一。
(作者系清华大学信息技术研究院研究员曹军威)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