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虎:中国甲烷排放源主要有煤矿、废弃物、畜牧业、水稻、石油、天然气。从技术上讲,目前这些领域的控排都有可行的技术来支持控排。与其他国家相比,关键是实施的难度和成本上会有很大的差别。
从
农业领域看,我国的农业生产规模化程度低,改变小农户的农业生产行为和落实相关的技术在实施上难度较大。
对比来看,煤矿和石油、天然气等
能源行业是国内外甲烷控排的主要着力点。能源行业回收甲烷进行资源化利用具有成本优势。因此,国际上重点关注油气领域的甲烷控排。例如,油气行业气候倡议组织(OGCI)致力于实现到2025年甲烷密度远低于0.20%的目标,随后又发起了“甲烷零排放”倡议,力争2030年实现油气业务甲烷零排放。我国的油气企业也制定了甲烷控排目标和行动方案。2021年,中国石油(7.520, 0.00, 0.00%)、中国石化(6.410, 0.00, 0.00%)、中国海油(18.950, 0.00, 0.00%)、国家管网、
北京燃气、华润燃气和新奥能源等企业成立了“中国油气企业甲烷控排
联盟”,制定甲烷排放管控目标和行动方案,力争2025年成员企业天然气生产过程甲烷平均排放强度降到0.25%以下,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并努力于2035年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我国能源行业的甲烷排放主要来源于煤炭。过去十多年里,国家和地方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来促进煤炭甲烷的抽采与利用。但是,由于煤炭甲烷主要是风排瓦斯,甲烷的浓度低,回收利用的成本较高,需要相关的政策和技术有所突破,以解决控排激励不足的问题。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