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消机制方面,全国及各试点
碳市场均可以使用CCER(Chinese Certified Emission Reduction 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进行
碳排放量抵消。除CCER外,试点碳市场还能利用当地核证减排量抵消碳排放量。在抵消比例方面,全国及各试点规定的抵消比例基准有所差异,抵消比例以5%-10%居多。
此外,中国9个碳市场也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试。
一是全国碳市场和
重庆试点碳市场提出“借碳”政策,即预支下一年度的碳排放配额暂完成配额清缴;
天津试点碳市场也提出纳入企业未注销的配额可结转至后续年度继续使用。
二是
北京、天津和
上海试点碳市场均提出绿电不计碳排放。北京试点碳市场规定“通过市场化手段购买使用的绿电碳排放量核算为零”;天津试点碳市场规定“各重点排放单位在核算净购入使用电量时,可申请扣除购入电网中绿色电力电量”;上海试点碳市场则规定“外购绿电排放因子调整为0 tCO2/104kWh”。
中国碳市场交易现状
首先看全国碳市场。
截至2023年6月底,全国碳市场交易量累计2.35亿吨,交易额107.87亿元,平均碳价45.83元/吨,收盘价60元/吨,相较于7月16日开盘价涨幅25%。
纵观近两年的全国碳市场交易,全国碳市场总体平稳有序。
一是经过第一个履约期,全国碳市场打通了各关键流程环节。
二是交易方式多样,交易价格稳中有升,初步发挥了碳价发现机制作用。全国碳市场采用协议转让方式,包括挂牌协议交易和大宗协议交易。全国碳市场开盘价48元/吨,到2021年11月跌至平均约40元/吨,但从2022年1月开始成交价逐步回升,稳定在50元-60元之间。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