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登录网站

首页 区块链生态 查看内容
  • 2200
  • 0
  • 分享到

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符合市场经济规律、有效支持全球绿色低碳转型

2024-7-16 13:49

来源: 人民日报

中国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从根本上说源于推进绿色低碳转型的决心和长期积累形成的规模经济与比较优势


  为了有效应对人类共同面临的气候变化挑战,中国积极把握绿色低碳转型机遇,坚定不移地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

  中国较早制定实施了相关法律和政策,2006年1月1日开始施行可再生能源法,2007年《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和2009年《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先后提出发展太阳能、新能源汽车等低碳产业,之后持续为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明确而稳定的政策环境,并积极推动新能源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应用。随着风电、光伏等的快速发展,中国于2019年提前完成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的目标。特别是自2020年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来,中国的新能源产业逐步进入市场力量驱动的大规模发展阶段,新能源开发利用规模、新能源汽车销量明显增加,新能源产品质量持续提升。2023年底,中国的风电、光伏累计装机量达到10.5亿千瓦,占全球新能源总装机量的四成;新能源汽车销售接近950万辆,连续9年居全球第一位。

  中国的规模经济优势,有助于形成完备和有竞争力的新能源产业链。一是较强的制造业配套能力支撑新能源产业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产业链。中国的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约为30%,产业门类齐全,配套体系完善,系统性优势突出。高效协同的制造业网络,为新能源产业链各环节发展提供了全面支撑。经过多年积累和发展,中国已拥有较为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供应链,比如已建成包括动力电池、电机电控、整车及充电设施、制造装备、回收利用等在内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二是超大规模市场可以摊薄成本、容纳多条技术路线竞争成长。新能源产业发展前期需要进行较大规模的研发和设备投入,中国的超大规模市场可以帮助企业快速摊薄成本,企业凭借在国内市场竞争中获得的低成本、高性能优势走向国际市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有研究人员对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拆解显示,一些国产新能源车企的生产具有成本优势。同时,巨大的市场空间为不同技术创新路线、商业创新模式提供了足够赛道,让真正具备竞争优势、符合产业升级方向的产品和企业能够快速成长。比如,中国光伏电池具有多条细分技术路线,每条技术路线都孕育出数家上市公司。

  长期积累并动态演进的比较优势,是中国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的基础条件。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技术不断升级、要素禀赋结构深刻改变、数字化与绿色化转型结合,有力支撑了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一是新能源汽车、风电、光伏等领域技术处于全球前沿。中国抓住了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的关键时间窗口,技术水平全面提升,高能量密度电池、高效率驱动电机、电控系统等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光伏电池片平均转换效率居于全球前列,风电中的长叶片、高塔架等技术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2016年—2022年,全球绿色低碳技术发明专利授权量累计达55.8万件,其中,中国专利权人获得授权17.8万件,占比达31.9%。二是新能源领域人才富集、勤劳实干。国际可再生能源署与国际劳工组织共同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可再生能源行业从业人员约555万人,约占全球四成。中国工程师数量占全世界的1/4,优秀勤奋的工程师队伍吸引了全球跨国车企在华布局新能源汽车研发中心。例如,2023年,大众汽车将总部以外最大的研发中心落户中国安徽合肥,集中开发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品。三是资本丰裕度上升为技术和资本密集型的新能源行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2022年,中国资本形成额占全球比重已达到28.1%,产业发展的资金缺口明显缩小。中国已形成一批高水平的铁路、电网、运输管道、储能、充电桩等基础设施资产,有力支撑新能源产业发展。四是数字经济优势与绿色低碳转型相结合,为新能源产业发展增添了更多新动能。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居全球第二,数字化赋能带动新能源产业的制造、物流效率显著提升,客户响应更加及时,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更加活跃,新产品设计和技术迭代更为迅速。2023年12月,广汽埃安智能生态工厂入选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全球灯塔网络”,是目前全球唯一的新能源汽车灯塔工厂。同时,整车制造企业与芯片、软件、通信等科技企业跨界融合,自动驾驶和智能网联等技术持续发展,智能化的应用及服务将汽车与人的社会活动紧密相连。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登录 后参与评论

    回顶部